鱼类生活在水中,防治鱼病非常困难。池塘、稻田等小水面通常采用全池泼洒法防治鱼病,效果很好,但对于河沟、水库等大水面这一方法就并不怎么见效,因为这些大水面不但水体复杂,难以计算用药量,而且还会因用药量大,费用高而使养殖者不得不放弃这一方法。巧用食台,在鱼类摄食时防治鱼病,不但方法简便,而且切实可行,已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所使用,有时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年的4--9月是鱼病高发季节,在这一时期,巧用食台,采取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治鱼病。 一、挂篓挂袋法对于防治细菌性鱼病,在每年的春季开始时,首先选择适宜的位置,然后用竹竿、圆木等搭成三角形、四边形食台。投喂豆饼、麦粒等沉性饵料的,还应用芦席或细密网布做衬托。再在食台四周及中央悬挂3—6只竹篓,篓内装入漂白粉1OOg,也可放人其它药物。待鱼类进入食台吃食时,鱼体皮肤及鳃上的致病菌,就可被杀死,能有效地防治细菌病的发生。对于寄生虫性鱼病,可以在发病季节,按期在食台边悬挂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的布袋,每袋装入硫酸铜1OOg和硫酸亚铁40g,挂袋的只数可视鱼池大小及食台水深而定,一般为3个以上,以便形成密集的药液区域。可有效地防治鳃隐鞭虫病、口丝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和中华鳋病等。有经验的养殖户,通常采用交替挂篓和挂袋的办法,对预防和治疗鱼病,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投喂药饵法针对养殖鱼类的种类及发病状况、流行特点,将合适的鱼药加入投喂的饲料中制成药饵,投放在食台上,连续投喂2--6天,可有效地防治吃食性鱼类疾病的发生。具体可制成浮性药饵和沉性药饵两种,做法是将浮性饵料或沉性饵料加药物,用面粉做粘合剂,用水调和,捏成软硬适度的条状或块状,再压成药条或切成小锭,稍微晒干即可投喂。投喂时,应比平时减少4—5成的饵料,待鱼类吃完时再投药饵,确保鱼类都能吃到药饵,也不会造成浪费。一般在投喂药饵前,可停喂一次,让鱼类对药饵有较强的食欲:在实践中,每10kg鱼用磺胺胍粉1g,第二至六天减半药量,制成药饵,可防治草、青等鱼的肠炎病,每100kg饵料加0.5kg食盐和0.5kg大蒜头,对防治鱼类烂鳃和肠炎病有一定效果。对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