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鳢的养殖技术

2025-4-27 17:2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0| 评论: 0

摘要: 塘鳢,俗称虎头鲨、蒲鱼,因含肉量高、肉味鲜美,江浙沪一带将其和药菜视为江南名菜。塘鳢商品鱼历来依靠天然水域捕捞,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每公斤达20元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塘鳢仅靠天然捕捞远 ...
塘鳢,俗称虎头鲨、蒲鱼,因含肉量高、肉味鲜美,江浙沪一带将其和药菜视为江南名菜。塘鳢商品鱼历来依靠天然水域捕捞,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每公斤达20元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塘鳢仅靠天然捕捞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人工养殖也应运而生。

  1生物学特性

  塘鳢,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域中常见。塘鲤2—3冬龄性成熟,产卵繁殖的适宜水温为l6—28℃,产粘性卵,粘丝较长,有雄鱼护卵习性,在适温范围内,受精卵约需25天孵出鱼苗。塘鳢为小型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人工饲养投喂轧碎的螺魳、蚌肉也喜食。据养殖试验,2cm左右的塘鲤鱼苗当年可长到20g以上,第2年可长到50一100g。

  2苗种繁育

  2.1亲鱼来源

  亲鱼来源有2个途径:一是从市场上购买或从天然捕获中挑选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2—3冬龄的个体,运回后暂养;二是池塘培育亲鱼,收购天然鱼种或当年孵化的鱼苗,经强化培育,1—2年可达性成熟。作为亲本的个体要求雌性100g、雄性150g以上。

  2.2雌雄鉴别

  塘鲤雌雄形体相似,从外形很难鉴别,但生殖季节较易分辨,雄鱼个体比雌鱼稍大,腹部狭小,而雌鱼腹部膨大、柔软。雌鱼臀鳍上没有或很少有银灰色的斑点,雄鱼臀鳍上及泄殖孔周围都分布着密集的小斑点。

2.3亲鱼培育

  收集的亲鱼用3%的食盐水浸浴10一15分钟,故人专池培育,或放人成鱼池、家鱼亲鱼池中套养,池塘水深要求1.2—1.5m,池底平坦,便于捕捞催产。每平方米放养2—3尾。要求水质有一定的肥度,水的透明度30cm左右。水温达14℃以上时,开始投饵,主要投喂小鱼、小虾、绞碎的河蚌肉等。从4月份开始每隔2—3天冲水1次,以促进性腺发育。

2.4人工催产

水温稳定在18—25℃时催产,雌鱼每公斤注射LRH—A20—30ug十HCDl200—1500IU十鲤、鲫鱼脑垂体1—3mg;雄鱼为雌鱼剂量的70%。第1次注射1/3,针距10—12小时,第2次注射所有余量。注射后的亲鱼按1:1的比例放入网箱中产卵孵化。网箱用10目的聚乙烯网布制成,规格5m×4m×1.5m。箱内铺好棕片、水葫芦等人工鱼巢,定期冲水刺激,让其自然产卵。

  2.5自然孵化

  雌鱼产卵后即可移去,利用雄鱼的胸鳍不停地扇动,带动水流,有利于胚胎发育,也可采用静水冲气或微流水孵化。开始孵化至出膜前,每3天用0.2mg儿孔雀石绿液浸泡卵巢2—3分钟。水温18—25℃时,经25天即可全部孵化脱膜,出现鱼苗。

2.6苗种培育

鱼苗孵出后继续在网箱中培育,箱内放水草束,为仔鱼提供栖息场所。仔鱼的食料可用鸡粪等堆肥培养小型浮游动物,并补充投喂蛋黄。随着鱼体的生长,投喂次数及数量逐步增加,并增投豆浆、鱼糜等。在培育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定期泼洒生石灰和漂白粉,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以提高鱼种成活率。

  3成鱼养殖

  3.1套养 套养是目前塘鳢成鱼养殖的主要方式,在家鱼亲鱼池、成鱼池和养蟹水面等混放,可利用其野杂鱼虾、剩渣残饵为饵料,一般不需专门投喂,平时要对主养池塘中野杂鱼等天然饵料数量进行观测调查,当饲料不足时要补充,如放养一定数量的抱卵青虾,让其自繁虾苗作为塘鳢的饵料。套养池面积不限,但饲养肥水鱼为主的池塘尽量少套养塘鳢。套养的放养量,一般每667m2放养2cm的夏花鱼种1000尾左右或大规格鱼种300一500尾,成活率40%一60%,每667m2产量15—25kg。

  3.2单养单养池以小型池为好,面积1000—2000m2,东西向,要求水源丰富,进出水较为方便,水深保持1.2一1.5m,按常规方法清塘消毒。根据鱼种规格和设计产量及饲养管理水平确定放养量。一般每667m2放养8—10cm的大规格鱼种2000一2500尾,或2cm的夏花4000—4500尾,并套养链鳙鱼种200尾。饵料有小杂鱼、轧碎的螺蛳、蚌肉、豆饼粉、菜饼、玉米粉、麸皮等。实行定点投喂,日投喂2次,投饵量大约占鱼体重的3%一5%。日常管理主要是加强巡塘,调节好水质,保持充足的溶氧,并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3.3网箱养殖架设网箱的水域要求开阔,水深3m以上。透明度1m左右,pH值6.8—8.0。网箱用聚乙烯网布制成。网箱规格长×宽×高为3m×3m×1.5m,或4m×4m×2m,或5m×5m×3m,敞口。鱼种箱每平方米放养2000一3000尾,成鱼箱每平方米放养500—1000尾。投饵与池塘单养相同,但必须在网箱底部用密眼网布制作饵料台,日投喂3—4次,每次投喂以鱼吃八成饱为原则,鱼病季节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杀虫抗菌药物,预防各种疾病。日常管理主要做好洗箱和查箱防逃工作。

  4常见疾病的防治

  4.1水霉病因鱼体受伤水霉菌感染所致。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瘦弱而死。此病在早春、冬季最易发生。水霉菌最初寄生鱼体时,肉眼看不见异常,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向内、外生长,蔓延扩散,似灰白色的棉毛。防治方法:①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②控制放养密度,保持养殖水体及环境卫生。②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与小苏打各400g制成合剂全池泼洒,隔2天再泼洒1次。

  4.2寄生虫病 因鱼鳋、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在鱼的鳃、皮肤、鳍条等组织,严重时可导致塘鳢大批死亡。防治方法:①在鱼种放养前,每吨水加入品体敌百虫1g制成溶液,浸洗鱼体约20分钟,每天1次,连用3天,可杀灭鱼体寄生虫。②成鱼养殖或鱼种培育期间,发生寄生虫鱼病,每立方米养殖水体用0.5g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②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g全池泼洒,效果也很好。

  4.3肠炎病 由点状气单抱杆菌侵袭鱼体所致。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游动缓慢,离群靠近岸边。此病对鱼种和成鱼都有危害。防治方法:①鱼种下池前用2%一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②全池泼洒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g。②投喂磺胺服药饵,每100kg鱼第1天用药10g,每2—6天减半药量使用,连用6天。④每公斤饲料加0.3—0.4g痢特灵制成药饵投喂,连用2—3天。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