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鳢成鱼养殖

2025-4-27 17:2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0| 评论: 0

摘要: 月鳢(Channaasiatica)俗称七星鱼,在我国南方、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市场价格较高。此外,月鳢具有抗低氧、低温能力强,疾病少,易养殖管理等特点,不失为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的养殖品种。月鳢养 ...
月鳢(Channaasiatica)俗称七星鱼,在我国南方、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市场价格较高。此外,月鳢具有抗低氧、低温能力强,疾病少,易养殖管理等特点,不失为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的养殖品种。月鳢养殖在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广西一带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月鳢的生物学特征

月鳢为底栖鱼类,喜欢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江河、湖泊、池塘、沟渠、小溪中,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水草丛中或洞穴中,夜间出来活动觅食,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喜食小鱼、虾和水生昆虫等活饵料,也摄食少量水生植物。月鳢为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为l—38℃,最佳生长水温15—30℃,水温低于12℃开始停止摄食,冬季多潜入洞穴或泥层越冬。耐低氧能力非常强,当水中缺氧时,可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鳃上器官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即使在少水或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活相当长的时间;善跳跃,并有逆流溯水外逃的习性。月鳢繁殖季节为每年的4—7月,性成熟年龄为二冬龄,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冬龄也能达到性成熟,绝对怀卵量为2000—8000粒/尾;卵为圆球形,金黄色,内含油球,为浮性卵,卵产出后聚成块状。产卵类型为分批产卵型,亲鱼有护口、护幼的本能。

  

二、成鱼养殖

月鳢的成鱼养殖,可单养也可混养,但与四大家鱼混养效果不理想,单养效果较好。  

1.养殖池的准备

可因地制宜利用田头地角挖坑建土池,也可用屋前房后的空地砌水泥池养殖。土池面积一般为0.2—2亩,水泥池面积为20—80米2,池深1.5米左右,排灌方便,进水口有拦鱼设施,池面30%—50%种水浮莲,并用竹竿或绳子固定在一定位置,或在池上搭设瓜藤类棚架,以蔽荫;在水底设置缸、瓦、罐或竹筒供鱼栖息。养殖用水水源要充足,清洁无污染。在鱼种下塘前7天要对养殖池进行清塘、消毒,以杀死病虫害,可用生石灰或茶饼全池泼洒。清塘第3天后,施放粪便或大草,培养浮游动物。养殖池水毒性消失后即可放鱼种。

2.鱼种运输和放养

  

投放的鱼种要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长5厘米以上。短途运输可用鱼桶,长途运输用鱼桶加增氧换水设施为好,应避免使用尼龙袋充氧运输。鱼种放养前用2%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放养密度一般土池为每亩1万尾;水泥池200尾/米2。放养时间以5—6月较好,最好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上午8—10点投放。

  

3.饲养管理

(1)投饵月鳢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食动物性饵料。鱼种人池后头几天,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很快被吃光,此时需要另加投喂浮游动物、水蚯蚓、蝇蛆和少量的人工配合饲料,以后逐渐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为38%—42%。投饵时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一般每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不宜多喂,且不可太饱。投喂时要设置食台,可用竹篮或浅竹篓,固定于水面下25厘米处作食台,边吃边投,观察摄食情况。日投饵量主要根据摄食情况调整,一般约为鱼体重的3%—10%。

  

(2)水质管理池中水温控制在20—34℃之间,高温(大于35℃)或低温(小于10℃)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水质清新,要经常清除池中污物残饵,平时5—7天换一次水,高温季节增加次数,每次换水为鱼池水量的1/3—1/2左右,换水时应注意以慢进慢出为原则,以免环境变化过大而造成鱼体的不适,同时要保持水色淡绿,防止池水透明度过高。池中水浮莲等遮盖过大时,应及时捞除一部分。

  

(3)日常管理主要注意换水、防逃和巡塘三方面。由于月鳢以动物食性为主,每次投喂难免有残余饵料,这些残饵日积月累,在高温闷热的天气里,容易引起水质恶化,病菌滋生,甚至泛塘。因此,每天都需要早、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平时要注意换水,洗食台,保持水质清新。月鳢的逃跑能力很强,尤其在雨天、换水时或清晨更甚,所以塘堤一般应高出水面0.5米以上,或者用网片围高塘堤。巡塘时要注意观察鱼群活动情况,发现有离群独游、黑身等异常状况要及时处理;注意防蛇、鼠和鸟类敌害。饲养一段时间后,出现规格大小不一时,要及时分养,避免相互残食。

  

三、鱼病防治月鳢在野生状态下极少发病,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条件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也会引起鱼病。因此,养殖期间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预防方法:(1)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水,换水时要慢进慢出;勤洗食台,及时清理残饵,保持水质清新。(2)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禁止投霉烂变质的饲料,做到合理投喂。(3)做好药物预防,在夏秋季节每月泼洒一次25毫克/升生石灰或10毫克/升漂白粉。(4)坚持巡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1)晕头病病鱼鱼体发黑,食欲减退,不集群,严重时鱼在水面窜游,挣扎并旋转,然后沉水死亡。治疗可用甲胺磷0.3毫克/升全池泼洒,或用40%福尔马林40×10-6加痢特灵4毫克/升混合全池泼洒。

(2)烂身病为细菌性疾病,发病时鱼体全身(特别是头部与尾部)出现红色或白色病灶,鳞片脱落,肌肉充血,鳍条腐烂,治疗可用二氧化氯或强氯精0.3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用二次,第3天起每公斤饲料添加2—3克红霉素或氯霉素内服。

(3)肠炎病鱼体腹部胀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液体流出,离群独游,解剖可见肠道充血,肠内无食物。治疗可用二氧化氯或强氯精0.3毫克/升全池泼洒,隔日再用一次,并拌喂土霉素粉,每公斤饲料加3克,连喂3—5日。

(4)车轮虫病鱼体鳞片脱落,鳍条残缺,肌肉组织发灰,体瘦,发黑,鳃丝充血腐烂,镜检可见体表粘液及鳃丝中附满虫体。治疗用0.5毫克/升硫酸铜加0.2毫克/升硫酸亚铁全池泼洒。

(5)水霉病病灶部位长出一片白色毛状菌丝,病鱼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直至死亡,治疗可用0.2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全池泼洒。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