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回亦称沟鲶,属鲶形目,回科,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产量占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该品种,经研究和养殖实践表明,该品种具有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易饲养、肉昧鲜美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单位和消费者的喜爱。山东省阳信县从1997年开始有计划地组织推广,到1998年共推广480亩,取得了平均亩产549.9公斤,平均出塘规格663.1克/尾,亩获纯利2794.17元的好成绩。现将技术开发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及水质状况池塘面积大小不一,从1.5亩到10亩,水深1.5米以上,保水性能较好,水位较稳定。水源为黄河水、井水和雨水,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标准。2.饲料和肥料饲料为自行设计的鱼全价配合饲料和品牌较好的专用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2-35%,营养全面。青饲料以鲜嫩水、旱草为主。有机肥以畜禽粪便等发酵的农家肥为主,无机肥主要是碳铵、尿素和磷肥。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清塘施肥鱼种放养前12-15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4-5天后,加注新水,水深80cm左右,施足基肥,每亩施发酵的有机肥400公斤,堆积在向阳池边水下,定期搅动,使池水逐渐转肥。 2.放养模式全部采取主养方式,选择80:20模式,即主养鱼占总投放量的80%,配养鱼占20%。配养鱼选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鱼类,主要是鲢鳙和罗非鱼,一般不搭配与回鱼食性基本相同且争食性强的鱼,如鲤、鲫等。鱼种放养于春季四月底前结束,亩放回鱼600-800尾,规格为12-15cm,搭配鲢、鳙和罗非鱼200-300尾。 3.饲料配制采取以投喂精饲料为主,精饲料以鱼粉、酵母、豆粕、棉仁饼、麦麸和粗粉为基础原料,适量加入无机盐、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为提高饲料利用率,随着鱼体的生长适时调整颗粒粒径,各种配料的粉剂在0.35-0.5mm之间,以便充分消化吸收。 4.饲料投喂开食后首先进行驯化,每次投料前先敲击盛饲料的容器,投料时要慢,引鱼集中上浮吃食,经7一10天时间驯化成功后进入正常喂养。在各塘口建设投饵台,坚持做到“四走”投喂,日投饲率掌握在2-5%。每天8时、12时和16时三次投饵。 5.水质调节为了保持较高的溶氧量,一般春秋季半月左右注水一次,高温季节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20cm,同时每月用20-30ppm浓度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 6.病害防治应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预防措施除了药物清塘,鱼种消毒等常规工作以外,应特别注意水质的改善,不投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整个生长阶段未发现大面积流行性鱼病,仅在成鱼阶段出现在锚头鳋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全池泼洒90%的晶体敌百虫,使用浓度为0.21-0.5ppm,3天后再用一次,一周后每亩1米水深施用15一20公斤生石灰,防止病灶发生继发性感染,病情很快好转。 三、结果1.鱼产量平均亩产鱼549.9公斤,其中团鱼亩产456公斤,平均出塘规格663.1克,总产商品鱼253952公斤。回鱼产量占总产量的82.92%。2.经济效益总产值245.92万元,实现利润134.12万元,平均亩盈利2794.17元。回鱼产值占总产值的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