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池适量套养鳜鱼,可以解决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只需增加鳜鱼苗种的投入,而不需增加饵料及其他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净化水质,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模式。据初步测算,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亩蟹池套养20尾鳜鱼,亩收入可增加3015--350元左右,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生态养殖方式。 一、改善池塘生态条件 (一)套养塘口的准备。套养鳜鱼的池塘一般选择面积1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溶氧丰富的塘口。池塘经过整修后,即进行消毒杀菌,采用生石灰加水稀释,全池泼洒,效果较好。亩用生石灰150--250公斤。 (二)种植水草。水草作用:一是河蟹喜食的好饵料;二是河蟹蜕壳附着隐蔽,避免鳜鱼残食软壳蟹;三是进水时带进的野杂鱼繁殖时产卵附着,繁殖的野杂鱼供鳜鱼食用;四是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有利于河蟹、鳜鱼的生长。种植的方法是:保持池水30厘米左右,采用伊乐藻切茎分段的方法扦插种植,行间距3x4,分布面积占全池的2/3。 (三)移殖螺蛳。亩投放活螺蛳500公斤,既作为河蟹的优质动物饵料,同时吸收水体肥度,净化水质。 (四)培养基础饵料鱼。水草移栽结束后,即可放养二冬龄的鲫鱼,具体做法是:每亩选择性腺发育良好、无病无伤的鲫鱼2--3千克,用3%的食盐水消毒5分钟后,选择水草丰茂区下塘,让其自然繁苗,为鳜鱼种下塘提供适口的饵料鱼。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饵料鱼不够,可定期补充适口的饵料鱼。 二、科学投放苗种 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达到既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饵料资源,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出的目的。养蟹池塘一般每亩放体质健壮、无断肢、残肢,规格为80---120只/公斤的扣蟹500--600只。放养鲢、鳙鱼种30尾/亩,以消耗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改善水质。在6月份套养5--7厘米鳜鱼种15--20尾/亩。 三、饲养管理 1、注意观察饵料鱼 一般情况下,这种套养方式饵料鱼基本可以自给,不需另增投饵料鱼。饵料鱼的来源,有两种:其一是进水时带进的麦穗鱼等野杂鱼繁殖的小鱼;其二是放养的鲫鱼繁殖产出的饵料鱼。但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饵料鱼,须经常检查饵料鱼的密度,可用密眼网抄在水草处捞几下,如果抄不到小鱼小虾或抄到数量较少,说明饵料鱼不多,应设法补充,可以池中每亩投放0.5—1公斤抱卵青虾,孵出的仔虾一方面可作鳜鱼的补充饵料,另一方面,年底收获成虾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虾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可以改良水质。 2、饵料投喂 以投喂河蟹食料为主,投喂时应注意:对动物性饵料要保持新鲜并冲洗消毒后投喂,禁止投喂腐烂变质的饵料,不要投质量难以把握的动物性饵料如长期冰冻的海水小杂鱼。植物性饵料如玉米、小麦等须处理后投喂。同时根据河蟹生长各个阶段的营养需求情况定期进行饵料调整,通常采取“中间青,两头精”的控制方法,即精、青(粗)饲料搭配,荤素兼喂;早期(4--5月份为初食期)与后食期(8--9月份育肥期)以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中期(6---7月份为盛食期)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后期除了精饲料外还投一些淀粉、糖类料如山芋、南瓜等,调节蟹肉风味c饵料主要投放在离水边15--20厘米的水草边缘,不可投到水草中间,以免影响河蟹的摄食。 3、水质调控 鳜鱼耐低氧能力差,对水体溶氧要求较高,河蟹喜清新的水环境,因此,应特别注重水质改良,主要措施:①泼洒生石灰,每月每亩用20---3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②泼洒EM菌,EM菌可增加水体溶氧,提高河蟹商品规格,降低饲料系数,改善水质,减少疾病,提高成活率。③注重改善底质,5--9月份每15--20天用250g/亩·米,它可净化水质,降低氨氮,硫化氢,消除重金属离子及亚硝酸盐,改善水域底质环境。④经常更换清水,一般5月份前间隔15天加水一次,6--8月份每10天灌一次清水,加水时间以白天为宜,保持水体溶氧不低于5mg/L。 四、病害防治 鳜鱼体质娇嫩,稍有受伤便会感染生病,并且对药物很敏感,有严格的选择性,因此,对鳜鱼和河蟹病害防治的药物选择应特别慎重,防病措施上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决把好彻底清塘关、苗种消毒关,并且经常用生石灰、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严禁使用菊酯类、敌百虫等农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