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近两年对大菱鲆纤毛虫病100多例的研究与治疗发现纤毛虫病并不可十白,主要是解决好纤毛虫病的发病机理、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一般的纤毛虫病可以有效地治疗,发病初期一般可以控制。 一、纤毛虫病的发病机理 1.纤毛虫形态特征 目前发现的纤毛虫有几种,大小形态各异,但都属纤毛虫类。主要形态特征:形态为瓜籽状,在显微镜高倍镜(10×40)下可看出周身有纤毛,运动,大小几十到几百微米。 2.发病部位 发病初期,从鱼鳃上取一段鳃丝置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发病后期鱼脑里也可发现大量的纤毛虫。另外,在鱼体表面的溃疡面上也可发现有大量纤毛虫。 3.发病原因 (1)鱼苗种质退化或者不健康。新买的鱼苗如果体质较弱或不健康,加上换到新的水环境等原因,易诱发纤毛虫病。 (2)水质恶化、饲料不卫生。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深水井的水质恶化,包括温度变化,水质混浊,污染物进入等原因,造成养殖环境恶化,导致纤毛虫病发生。另外在饲养过程中,变质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添加不当也容易造成纤毛虫病的发生。 (3)滥用消毒剂和抗生素是诱发纤毛虫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很多养殖户缺乏基本的药理学知识,对消毒剂及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搞不清楚,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诱发纤毛虫病。例如,甲醛作为消毒剂很多养殖场在用,但是甲醛既可以杀死纤毛虫也可以诱发纤毛虫。我们在实验室里,将纤毛虫置于200毫升/米3的甲醛中纤毛虫很快死亡。而为什么在生产现场用甲醛治纤毛虫会越治越厉害?主要原因是甲醛也可以破坏鳃丝从而更易诱发纤毛虫寄生于腐烂的鳃丝上。 4.纤毛虫病的成因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发现,纤毛虫主要是从鱼鳃部侵染鱼体,发病期进入脑部等器官。导致鱼体直接死亡的原因是鱼鳃部腐烂,而致死亡。 纤毛虫病的发病时间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二个月,发病时间很长,目前来看,混合感染或继发性感染导致纤毛虫病有以下几个情况: ①鳃丝弧菌感染引起的继发性纤毛虫病。 ②细菌性鱼病引起的并发症纤毛虫病。 ③掺入含有大量纤毛虫的自然海水(这种情况较少)。 二、纤毛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1.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在养殖过程中,首先注意保持水质的盐度、温度、透明度,不要有大的变化,有条件的厂家定期测量溶解氧、氨氮含量等水质指标。 (2)定期清扫池底和消毒。对养殖池采用1-2天扫底,投饵后大排水一次,及时清污,保持池底的清洁卫生,每半个月对鱼池消毒一次,可采用甲醛或含碘消毒剂。 (3)消毒剂浓度不要太高,时间以不超过3天为宜,间隔时间半月以上。 (4)治疗各类鱼病,防止体质下降诱发纤毛虫病。 (5)投喂新鲜、不变质的饲料。 2.治疗方法 一旦发现纤毛虫病,首先应弄清楚发病原因,采用对症下药、综合治疗的办法,发病初期的鱼一般能治好。如果到发病后期,鳃丝腐烂严重则回天乏术。 治疗方案如下: 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案,切忌只用消毒剂杀虫,否则越治鱼病越严重。 (1)前两天,采用甲醛200毫升/米3全池泼洒,或碘制剂按含纯碘2克/米3折算用量全池泼洒,每天一次,共用两天。(如果已用消毒剂,就不要再用消毒剂,只用下面两条治疗方法即可) (2)前3天,采用“鲆虫清”和“鲆安”(专为纤毛虫病研制的药物)药浴,日寸间为4小时,每天一次,连用3-7天。 (3)每天拌药饵投喂,将饲料均匀喷洒上药物“鲆安”制成药饵投喂,连喂7-14天。 一般经过上述治疗,3天以后初见成效。一星期明显见效。可再用一星期巩固疗效。 从我们治疗的病例来看,疗效不好的主要是耽误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除到病患后期,鳃丝严重糜烂或纤毛虫进入脑部的鱼体治不好,但大多数鱼还可治好。(摘自科学养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