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学名Paralichthyslethostigma,英文名SouthernFlounder,又名南方鲆,隶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原产于美国,分布于大西洋美国佛罗里达州北部沿海和墨西哥湾沿海。其肉质鲜美,比日本牙鲆更为细腻滑爽和富有弹性。该鱼具有抗病力强、较耐高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易运输等特点。在国外,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倍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漠斑牙鲆形态与我国褐牙鲆相似,体侧扁、卵圆形,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身体的左侧呈浅褐色,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腹部颜色较浅,能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化,以便隐藏身体,躲避敌害。 1.2食性 在自然海域里,漠斑牙鲆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仔鱼主要以甲壳动物为饵料,随着鱼的不断长成,逐渐以各种鱼类为食,通常捕食的对象包括斑点鲻鱼、条纹鲻鱼和白鲻鱼及草虾等。集约化养殖时易驯化其食配合饲料。 1.3温度 成鱼的生存水温2-36℃,生长适温17-32℃,最适生长水温21-26℃。育苗期水温一般为16-20℃。 1.4盐度 育苗期最适盐度18‰-30‰,经变态后的幼鱼至成鱼对盐度耐受范围很广,在0‰-30‰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 1.5生长 雌性生长快于雄性,2年龄可达到性成熟。通常雄鱼寿命为2年,据报道,在南卡莱罗纳州寿命最长的雄鱼可达到3年以上。在鱼龄相同的情况下,雌鱼体长要明显大于雄鱼体长,2龄鱼达到性成熟时,雄鱼长度可达20-25.5cm,雌鱼可达30-35.6cm。在自然海域,成鱼最大可长到75cm。若进行人工养殖,其生长期明显缩短,在适宜的条件下,当年可达0.5kg左右。 2室内养殖技术研究 2004年6月14日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青岛运回202尾漠斑牙鲆鱼苗,在掌握了该品种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漠斑牙鲆的苗种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 2.1苗种的引进与选择 从青岛运回的202尾漠斑牙鲆鱼苗,除当天由于运输死亡3尾外,还有部分鱼有划伤、创伤等。当时进水的温度为14℃,气温23℃,鱼苗入池时的水温为16℃。运进时鱼苗体长5-6cm,体重30-35g。 鱼苗入池前用0.2ppm浓度的二溴海因消毒30分钟。 2.2养殖管理 水泥池:3×3×0.6=5.4m3。养殖用水为地下水,将地下水抽到水泥池里曝气4-5天使用。水温幅度为17-26℃,pH值5.9-6.0,溶解氧6mg/L。适盐范围5‰-30‰,最佳水温18-30℃,最佳pH值7.0-8.2,饵料蛋白质最佳含量38%-48%。 2.3养殖技术 2.3.1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放养漠斑牙鲆鱼苗22尾。 2.3.2苗种的选择 选择体形完整、体色正常、无畸形、无白化、鳍无损伤、游动迅捷的鱼苗,这些鱼苗可大幅度降低发病率,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2.3.3水质管理 养殖用水质量是关系到养殖成败,养殖整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温、水质的变化情况,定时测量水温、溶解氧、盐度、pH值、氨氮、硫化氢浓度等。 2.3.4换水量及除污 从6月14日到9月20日,前期由于连续近2个月的阴雨天,加上池中的残饵比较多,在水温温差1-2℃的情况下,基本上做到了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前期1/3(6月),中期2/3(7月),后期100%(8-9月份)。当排水水位至10cm时,用吸耙吸脏。 2.3.5饵料管理 养殖期间必须满足苗种的营养需要,饵料鲜度要好,营养要全。必要时可添加复合维生素。漠斑牙鲆属杂食性鱼类,因此投喂新鲜杂鱼生长速度快,但易污染水质,而且很难添加营养剂及药物。一般的情况下投喂沉性颗粒人工配合饵料,也可将颗粒饵料加工成粉末与鲜活饵料并用。苗种阶段,投喂鲜杂鱼的用量为鱼体重的40%,每天投喂3-5次,采用饱食法投喂,即:先以少量饵料诱鱼摄食,待鱼集中时再多投,等大部分鱼食饱后再少投。要严格做到“四定”,原则上不能有残饵。 漠斑牙鲆对饵料的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苗种。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配置了人工合成饵料,饵料的主要成分:蛋白质40%,粗脂肪15%,淀粉12%及各种维生素0.3%-0.4%。加工成形的颗粒饵料粒径为1.6-2.0mm。颗粒饵料基本上做到了当天加工当天使用,部分剩余的饵料进行冷冻保存,以防气温高变质。 2.3.6鱼病防治 1)首先注意饵料的质量和新鲜度。在加工饵料过程中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病原体的侵入。其次是保证饵料的新鲜度,坚决杜绝变质发霉的饵料。最后是保证饵料的质量和饵料的成分组成,各种添加剂要齐全,既要适口性又要保证营养。 2)经常观察水质和水温的变化。水质要求清新,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易发生鱼病,因此要经常换水,养殖后期则要大换水,平均每天换水量达100%~120%。同时要保证水中溶氧的含量,在正常情况下,保证水中溶氧达到6mg/L以上,COD要小于2.5mg/L,pH值6.0左右,略显酸性。如果水中的理化因子发生变化,要及时调节水质,以免发生病害。 3)药物防治。平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及二溴海因0.2ppm处理池水。 养殖中期(8月份),发现少部分苗种患有白化病,及时用呋喃西林2ppm、氯霉素1-2ppm治疗,经一个星期的用药,患病的鱼基本痊愈。
3讨论 3.1漠斑牙鲆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通过近三个月的试养,已经证明了该鱼在丹东地区完全可以养殖,是丹东地区又一个新的养殖品种。除水泥池工厂化养殖外,还适合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 3.2在今年的漠斑牙鲆养殖过程中,由于前期连续70天的阴雨天,一方面地下的井水抽到水泥池后得不到曝气,另一方面池水的温度偏低,仅在16-18℃左右,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鱼苗的生长速度。 3.3漠斑牙鲆属于广盐性鱼类。在今年的试养过程中采用低盐度养殖,其盐度为0‰-2‰,同时还做了高盐度养殖试验,即将盐度提高到15‰,同样获得了较好的养殖成果。通过试验证明了漠斑牙鲆适盐性较高,海、淡水均可以养殖,因此非常适宜在丹东地区的养虾池中进行混养或单养。 3.4漠斑牙鲆对饵料的质量要求较高,其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都不能低于添加幅度,如果含量过低,就会严重影响苗种的生长发育,甚至降低成活率。 3.5水质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水中溶氧的含量绝对不能过低,为了保证水中溶氧含量,就必须在养殖过程中勤换水,特别是在养殖后期,如果密度较大,其换水量要加大到150%,甚至加大到200%。 3.6由于养殖过程中每天都要投撒饵料,造成池水氨氮量过高,并有很多的残饵沉在池底。因此必须每天在排水之后进行清污,保证池水的质量。 3.7鱼病防治是整个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平时要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尽可能的减少疾病的感染,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保证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3.8今年的试养范围较小,苗种也不太多,生长的速度较慢,增重的倍数也较低,但通过试养,基本上证明了漠斑牙鲆在丹东地区是可以安家落户的,为今后大面积池塘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