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塘鱼育肥的技术措施

2025-1-15 12:5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84| 评论: 0

摘要: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季节,根据水产科技人员的长期试验,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比一般管理增产30%以上;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渔农民收入关系重大。若是热水鱼类,还可赶在冬前提早上市、减少过冬冻伤死亡的 ...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季节,根据水产科技人员的长期试验,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比一般管理增产30%以上;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渔农民收入关系重大。若是热水鱼类,还可赶在冬前提早上市、减少过冬冻伤死亡的损失;即使不能上市的,育肥后能增强鱼体的御寒体能,为鱼类安全过冬打下良好的基础。秋季鱼塘育肥的技术措施有:

  一、改良水质  保持良好的水质,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促进鱼类育肥长膘的关键。一般7日~10日灌注一次新水,每次换水量20厘米~30厘米为好;每亩水面泼洒生石灰20千克,每月泼洒一至两次。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提高pH值,释放营养素,改良水质和底质。如果是村边肥水塘、或以投喂精饲料为主、或配套禽畜场的池塘,水质容易富营养化,可每亩塘用竹杆栏圈50平方米~60平方米的水面,种植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吸收过量氨氮,达到改良调节水质的目的;水生植物还可投喂草鱼,一举两得。

  二、追肥培饵 秋季应看水施肥,培育水中丰富的生物饵料,满足鲢、鳙滤食生长需要。秋初气温较高,施肥坚持量少次多。如果是肥水塘,则施少量化肥,既避免水质恶化,又保持肥、活、嫩、爽的良好水质。一般亩施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使池水保持油绿或茶绿色;如果是清水半瘦塘,则以施发过酵的禽畜人粪为主,亩施400千克~500千克,7天~10天施一次,能迅速培育浮游生物,满足鱼类摄食的需要。秋末水温逐渐下降,应以施有机肥料为主,使池水变肥转浓,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越冬提供充足的饵料。

  三、投足饲料  秋季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大,鱼类开始积累能量准备越冬。一方面要保证投喂足够的青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另一方面必须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可用麦皮、玉糠、花生麸、黄豆粉等混合调配,每日投喂一次,投喂量占鱼体总量的2.5%~3%为宜;10月份后则适当增加、投喂量占鱼体总量的3%~4%,以保证鱼类育肥长膘过冬的营养需要。

  四、防止浮头 精养密度大、产量高的池塘,由于投饲施肥量大、有机质含量多,鱼类活动频繁,极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每天早晚、尤其下半夜,要加强巡塘。投喂时发现鱼群吃食减少、吃食时间延长、塘中残饵增多,特别是草鱼衔草满塘游动而无吃草迹象说明水中开始缺氧。白天鱼群受惊后,在水面可见明显的波浪,说明已经出现“暗浮头”。一旦发现鱼群出现浮头预兆时,即开动增氧机,或注新水进塘,增加溶氧量,并适当排放一部分老水。若又无新水灌注、又无增氧机增氧,则每亩用明矾5千克或20千克食盐化水溶解泼洒,或按说明使用增氧剂。捞净水中杂质残草,减少污染、净化水质,对于防止浮头也有作用。

  五、防治鱼病  秋季鱼类易发生肠炎病和烂鳃、赤皮等疾病。每半个月1亩1米水深的鱼塘、用漂白粉1千克化水全塘泼洒,用“克菌威”、“鱼必康”拌饲料投喂1次;如果已发生病害,则连续施用水质消毒剂2次,投喂药饵4天~5天为1个疗程。

  六、准备过冬 通过秋季育肥仍达不到上市要求的塘鱼,则要准备过冬。越冬鱼塘要进行清塘消毒,使转塘的鱼类有一个良好的水环境;塘水深2米~3米,水越深越能保暖;甲鱼、鳜鱼、革胡子鲶等凶猛肉食性鱼类,不能大小混杂过冬,以免发生大吃小、强食弱的残杀现象。对热带、亚热带鱼类过冬的池塘每亩应搭建8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防霜棚,用禾草或编织薄膜、搭在背风向阳的池塘最深处、离水面20厘米。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