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甲鱼白斑病,是因为水质不干净,喂完食排完便未换水引起的。遇到这样情况需要赶快隔离,白斑病会传染,太阳好的话,每天拿出来晒太阳2,3小时,太阳不好,就在白斑的地方涂抹红霉素,杀菌,别涂抹太多,不然毒性大,也会把小甲鱼毒死。 白点病、白斑病是温室甲鱼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尤其以养殖时间在60天以下小甲鱼为严重,传染快、死亡率高。白点病、白斑病两者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颇有相似,但其病原菌却截然不同,白点病的病原菌属于细菌类,而白斑病则为真菌类,因此应仔细辨别,避免错误用药。当前正值新一轮温室甲鱼投苗期,有必要对甲鱼白点病、白斑病的防治知识做进一步的了解。 1、症状 白点病:全身均可分布,呈白点状,白点如半粒米粒大小,以腹部多,病灶略向外突出,用手挑压可将白点去除,留下一小眼。 白斑病:甲鱼身体各部位皮肤上都有寄生,主要分布在背部,呈不规则斑块状,每块面积0.5~1.0cm2,白斑处表皮逐渐坏死,甚至出血,病甲鱼食欲减少,爱在料台上停留。将发病甲鱼置入水盆中,使水淹没甲鱼身体,可见甲鱼背部有一块块白斑,用手擦拭无影响。 2、病原 白点病:多为产气单胞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 白斑病:病原为毛霉菌,属真菌类毛霉菌科。 3、发病原因 白点病:此病发生流行与稚甲鱼体娇嫩,皮肤易受机械损伤以及温室的养殖环境有关。温室里水温一般控制在27~32℃,此温为白点病发病的适温,此外,温室养殖中大多数是用锅炉加温,由于空中的雾气过浓,削弱了光照强度,为病原体创造了良好的繁殖条件,再加上换水频繁,水温不稳定,更易引发白点病。 白斑病:甲鱼苗进池前不慎受伤,甲鱼体消毒不严,甲鱼的放养密度过大等,容易造成病原体对甲鱼体的感染。此外,室内气温较低,甲鱼池控温差,池水清瘦也是引发此病的原因之一。 4、预防措施 白点病:①清塘消毒工作做到位;②适宜的放养密度;③pH值保持7.0-8.0;④甲鱼苗做好消毒药浴工作。 白斑病:①清塘消毒工作到位;②细心操作,不使甲鱼体受伤,放苗时做好消毒药浴工作;③培肥水质,尤其是在新池新水中,霉菌有迅速殖繁殖的倾向;④慎用抗生素,因抗生素有促进此病发展的作用;⑤pH值保持7.0~8.0。 5、参考治疗方案 白点病:如果发病情况比较严重,则外泼“强力霉素”2-3g/1立方水,隔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次;如果病情轻微,则外泼“盐酸土霉素”8-10g/1立方水,隔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次。 白斑病:中药“五倍子”不但有收敛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治疗白斑病有一定的效果。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浸泡后,连渣汁一起全池泼洒,如果水质清瘦,每立方水体使用“五倍子”30~40g;如果水质较混,每立方水体使用“五倍子”20g即可。假如使用“五倍子”的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则可考虑再泼洒“戊二醛”进行治疗,每立方水体使用“戊二醛”3~4g。有时甲鱼爆发白斑病的同时,会伴随着白点病的发生,此时除了使用上述的治疗方法外还应往养殖水体中加泼“盐酸土霉素”或“强力霉素”,杀灭白点病的病原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