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的苗种繁育技术

2025-5-23 17:37|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1| 评论: 0

摘要: 亲体选择  (1)亲鱼选择:亲海马可以自行留种,也可以从外地引种或自然捕捞。不管来源如何,亲鱼均要选择体型完美,健壮活泼的个体。雌雄性比按1∶2至2∶1搭配。挑选的雌鱼要腹部膨大,生殖孔明显;雄鱼要育儿袋 ...
亲体选择
  (1)亲鱼选择:亲海马可以自行留种,也可以从外地引种或自然捕捞。不管来源如何,亲鱼均要选择体型完美,健壮活泼的个体。雌雄性比按1∶2至2∶1搭配。挑选的雌鱼要腹部膨大,生殖孔明显;雄鱼要育儿袋长和完整无损。亲鱼年龄以二年内为佳。
  (2)亲鱼运输:如果亲海马是从外地引种或自然海区捕捞而来的,则要做好亲鱼的运输工作。近途运输一般采用水桶、水篓或特制的运输容器,盛水湿运;远途运输多采用尼龙薄膜袋充氧运输,这是一种最为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3)亲鱼的精养:在海马繁殖季节到来之前,应注意对亲海马的精养工作,首先将雌雄海马分养,放养密度要比平常疏减一半。其次要保证饵料充足,不可中断,并尽可能投以优质,大小适宜的饵料,以保证亲海马有良好的活动和发育条件。在进行人工培育种苗前半个月左右,当水温逐渐回升至20℃时,再将雌雄亲海马一起混养,让其互相追逐,发情交配。当发现有已育儿的亲海马时,即将其移至产苗池饲养。每个产苗池一般放养2—3尾,以免因拥挤影响胚胎发育。此时应继续精心饲养,管理操作更要特别小心,力求海水比重和温度稳定,水质新鲜,空气流通、饲料充足。
  繁殖
  海马可自行在水池发情交配和繁殖,因此不需要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繁殖。亲海马的胚胎发育完善,即自行产仔。当海马苗产出后,应立即与亲海马分开饲养。
  苗种培育
  海马幼体对水温的适应性较成鱼差,特别对低温的适应性更差。当水温在22℃以下时,幼苗活动力弱,发育不良,育苗成活率低。培育海马苗的水温要力示稳定,换水时的前后温差最好不要超过2℃,同时注意保持水质新鲜清洁,防止污秽入池。投饵及换水操作:健壮海马苗产出后,不久即可自由摄食,因此产出的当天便可开始投放饵料。一般刚产出后的2—3天内,投喂桡足类的无节幼虫或六肢幼体,以后随着苗体长大,投以小型以至大型桡足类成体或小端足类等。每天投饵3—4次。
  为了保持水质清洁,必须经常换水和清除池义污物。通常每天2—3天换水一次。换水时间一般早晨或上午进行,午后一般水温较高,不宜换水。为避免初生幼苗离水时间过多过长,最初3—天内,不必采用搬苗过池全部换水的方法,可以每天在原育苗池用虹吸法排去1/2—2/3旧水,并将池底污物吸除,然后添入新鲜海水。
  养殖技术
  (1)调整密度
  海马不宜大小混养,因此应随着海马不断成长,按个体大小进行分池分批放养,并不断调整放养密度。通常,每立方米水体放养7—9厘米的海马仔300—500尾;或10—13厘米的海马100—200尾;13厘米以上成鱼只放养30—50尾。
  (2)控制水质
  海马对水中含氧量状况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刚抽上来的海水,最好稍经沉淀以后再用。换水时,要预先测定水温和海水比重。水温控制在12—33℃之间,但温差不能过大。通常,水温在25—28℃时,每隔1—2天换水一次;冬天水温低,在20℃以下时,则4—5天换水一次。
  (3)精心投饵
  7—10月是海马食欲旺盛,成长最快的时期,此时必须投足饵料。投饵的总要求是:质精量足,大小适合,少投勤喂,操作轻便。投喂量应根据海马数量和规格不同,以基本吃完为准,并做到定时、定量。海马仔每天投饵2—3次;成1于投饵2次。投饵要在白天进行,每隔3—6小时投饵一次,早晨和上午多投些;下午少投些,切不可有过多剩余饵料。
  (4)日常管理
  1)调节光线,控制水温。
  2)经常观察,注意海马活动情况
  3)雨季期间要防止污物浸入和淡水注入过多,以防池水比重降低或池水过满造成海马外溢。
  4)注意病敌害,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