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虾苗中间培育

2025-5-23 17:2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9| 评论: 0

摘要:     虾苗的中间培育(又称中间暂养),广东一带俗称标粗,是指虾苗出池后先在较小养殖池内饲养一段时间,待虾苗长到体长3厘米左右再移到养成池里。经验证明,中间培育是提高虾苗成活率,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 ...

    虾苗的中间培育(又称中间暂养),广东一带俗称标粗,是指虾苗出池后先在较小养殖池内饲养一段时间,待虾苗长到体长3厘米左右再移到养成池里。经验证明,中间培育是提高虾苗成活率,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现在许多养虾国和地区都采用中间培育法,如日本养虾全部采用中间培育法,菲律宾、泰国、台湾等是采用分级(段)培育法,都获得较好的产量。近年来,在广东、福建沿海一些高产单位也多采用中间培育法。
    中间培育,可利用面积较小的养成池(3~5亩或10~20亩),也可在大池中筑矮堤分隔出一口小池。放苗前,进行池子消毒,蓄水40~60厘米,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按每亩可放苗15万尾的密度计数入池。根据虾苗的摄食量,每口喂以卤虫、糠虾、切碎的小杂鱼、绞碎的贝类肉或人工配合饵料等。放苗7天内不要进水,7天后每天添10厘米深度新鲜海水,加满后每日换水五分之一。由于虾苗密度大,培育条件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故要特别注意观测水的理化因子和虾苗的活动情况。一般经过15~20天培育,虾苗长成3厘米左右,即可移入养成地养殖。中间培育的成活率一般为60%~80%。
    另一种培育方法是,在大型的养殖池里选择底质平坦的滩面,用40~60目筛绢网拦住,清池消毒、饵料生物的繁殖、投喂饵料,均按另池中间培育方法。这种方法不必另建池,虾苗集中管理,经过两次成活率检查,如果正常,而且体长达到3厘米左右,即可把拦网拿掉,使虾苗疏散到整个养成池。
    中间培育的优点是:
  l.培育池的面积较小,便于彻底清池除害,饵料利用率高,可提高虾苗成活率。
  2.经过中间培育的虾苗适应环境和避敌害能力强,养成成活率高,一般可以达到80%以上。中间培育能够准确掌握养成池中对虾的数量,便于较精确地计算投饵量,做到合理投饵,提高饵料利用率,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可以应用中间培育,使双季虾养殖的第一季虾收集和第二季虾苗入池的时间得到调节,利用时间差,做到合理地衔接而避免时间的冲突。
  4.进行中间培育,可缩短养成池的养成时间,减轻了养成池的污染,减少了病害发生,利于养成期对虾的生长,提高成虾养殖的成活率。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