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虾瞎眼病,又叫烂眼病,是目前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新见的一种疾病;且此病的传播速度较快;病虾大多在1周内陆续死亡,死亡率一般在10%-30%左右。病情严重的可高达80%以上。因此,切实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经初步研究,该病的病原体系非01群霍乱弧菌,该病为革兰氏阴性弧状杆菌;具动力,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该菌喜高温、低盐。生长温度范围是15℃—45℃,最适生长温度是30℃—42℃,在淡水及海水中都可生长。可发育的食盐浓度范围是0—5%,,最适范围是0.5—2.0%;pH值在5—10范围内能生长,最适pH值是7—9。 病症及危害情况:病虾行动呆滞,翘首,漂浮于水面翻滚;虾体肌肉变为白色不透明;眼球肿胀,由黑色变为褐色,进而溃烂,有的只剩下眼柄;病虾的血淋巴液由透明变为浑浊,凝固缓慢。达3—5分钟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凝固。本病是河口低盐度养殖对虾的常见病,尤其是在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的池塘中最易发生。一般在每年6月份以后的高温夏季(7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多见。非01群霍乱弧菌是条件致病菌。是虾池中常在的菌群。当环境较好,虾体健壮时一般不会引起发病;但当养殖密度过高,投饵不当,水中有机质丰富,而引起水质恶化,溶氧不足或外界环境条件(温度、盐度等)突然变化,甚至虾体有纤毛虫等寄生虫寄生,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都可使虾诱发得病。对虾是通过接触病原而感染得病。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合理养殖密度,保持良好水质;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性,避免水温、盐度、PH值等物化因子的突变; (2)疾病流行的季节,定期采用二溴海因、强克202等消毒剂进行池塘消毒; (3)疾病发生后,全池泼洒“强克101”,用量为0.2ppm。3天后泼洒益水宝0.4ppm;同时内服抗菌药,每千克饲料添加中鱼尼考1-1.5克,生物酶活性添加剂1克,连续投喂5-7天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