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养殖技术

2025-5-16 16:2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1| 评论: 0

摘要: 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又称甲鱼、王八、团鱼、水鱼等,是我国野外分布极广(除青海、西藏、新疆未发现外,其余各省均有分布)、数量最多的一种鳖类。中华鳖作为特种水产品,长期以来深受人们喜爱。(一)放养前的挑 ...
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又称甲鱼、王八、团鱼、水鱼等,是我国野外分布极广(除青海、西藏、新疆未发现外,其余各省均有分布)、数量最多的一种鳖类。中华鳖作为特种水产品,长期以来深受人们喜爱。

(一)放养前的挑选及药物防治

挑选成体中华鳖时应注意鳖体质好坏及体重大小。体质好的成体鳖裙边厚实,体格健壮,体表无伤,皮肤有光泽,用木棒挑逗,鳖反应灵敏。成体中华鳖人池前,需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用2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洗。

(二)放养

中华鳖放养前还应对池塘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药物可用生石灰或消毒剂。清塘10一15天后加水放养,放养比例以每亩200~300只为佳。

(三)饲料投喂

正确投喂是培育成体中华鳖的重要环节。按照“四定”的原则,“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合理投喂。每次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和上次吃食情况而定。

(四)水质管理

中华鳖喜清新的水质环境,水色呈绿色或绿褐色为宜,透明度30~50厘米为佳。中华鳖是低耐盐的淡水生物,在盐溶液中的安全浓度为11%;高温季节应加深水位,起到降温作用,也可在鳖池上方搭建遮荫棚。

(五)季节管理

1.春季(3—5月)

(1)对鳖池的产卵场进行整理,打扫饵料台并消毒,放干池中水,在池底泥沙上泼洒消毒液,保持2~3天后即可加水放养鳖。

(2)初春季节,气温、水温均较低,一部分鳖冬眠初醒,一部分鳖仍然冬眠。当白天温度升高时,中午可少量投喂食物,待气温稳定后,水温升至20℃以上时方可按照“四定”的方法饲养。

(3)4月下旬,鳖完全苏醒后,需经常换新鲜水以催情。5月中旬便有鳖开始产卵。

2.夏季(6—8月)

(1)春末夏初是鳖生长的好季节,但也是各种病菌繁殖的季节。因此,夏季的日常管理工作应放在疾病防治上,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2)作好鳖产卵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检查产卵场沙的清洁、湿度、遮荫情况。其次,检查排水沟畅通情况,避免雨季产卵场积水。最后,将孵化房消毒、整理,为孵化鳖做好准备。

(3)夏季是鳖最活跃、摄食最多、生长最快的时期。此时应适当加大饵料投喂量,且尽量喂高营养的鲜活材料,以均衡营养,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3.秋季(9—11月)

(1)当温度逐渐降低时,投喂的饵料次数、数量逐渐减少,避免温度低而造成鳖肠胃炎等疾病。

(2)做好冬眠前的准备工作。10月下旬,对鳖池清理1次,既能检查鳖的健康状况,又能清点数量。同时发现问题又能及时解决。避免冬眠期损失。

4.冬季(12月至翌年2月)

(1)冬眠期的鳖,长期伏在水底。管理上主要是及时补充应蒸发而减少的水分,以保持池内水位的稳定。

(2)经常巡视鳖池,发现漂浮的鳖、上岸的鳖、反应迟钝的鳖,应及时捞起,早日处理,防治传染。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