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益之新招——搬塘法养虾

2025-5-16 15:5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5| 评论: 0

摘要: 搬塘法养虾又叫分段法养虾或称“标粗”法养虾,即先把虾苗养到每公斤200尾左右,再把它移到另一口塘养殖到每公斤40尾左右收获上市。广东省最大的乡镇养殖基地徐闻县和安镇,就是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搬塘法养虾又叫分段法养虾或称“标粗”法养虾,即先把虾苗养到每公斤200尾左右,再把它移到另一口塘养殖到每公斤40尾左右收获上市。广东省最大的乡镇养殖基地徐闻县和安镇,就是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搬塘法养虾有如下优点:

  1、通过搬塘,虾生长加快,养殖周期缩短 据统计,从放苗到20尾/斤的上市规格,采用传统养殖模式一般需要120天左右,而采用搬塘法养殖模式只需要100天左右,这主要由于养了60多天的虾移到另一口塘后,水质新鲜,促进虾蜕壳,从而加快其生长,缩短了养殖周期。

  2、减少病害的发生 搬塘法养虾减少了虾在虾田的养殖时间,塘底残饵、粪便堆积减少,再加上清淤消毒,塘底滋生的病菌也减少,并且还减少了如五须虾等敌害的繁生,因而虾的发病几率大大降低。

  3、提高经济效益 搬塘法养虾不仅产量高,成功率也高,而且普遍可养殖到20尾/斤,甚至达到10尾/斤的上市规格。而传统养殖模式一般只能养到大约30尾/斤的上市规格。

  4、减缓了虾田的老化 传统养殖模式由于清淤少,残饵粪便堆积较多,它们在缺氧条件下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提前造成虾田老化。而搬塘法养殖模式由于经常清除塘底的残饵、粪便,塘底的有机物堆积较少,从而减缓了虾田的老化,使生产正常进行。

  既然搬塘法养虾有这么多优点,那么它有何诀窍呢?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两点,供广大虾农参考:

中虾苗如何挑选

  搬塘法养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选择好中虾苗,在缺少科学手段的情况下,笔者向广大虾农介绍一种好方法,就是在挑选中虾苗时做好六方面的观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六看”。

  一看外表 

正常的虾体表光洁晶亮,无附着物,甲壳富有弹性,体形完整。有病的虾形体消瘦,甲壳软或有杂色斑点,体色变深(变暗或变红),体表附着物较多,虾出现断须、烂尾、瞎眼等症状。

  二看内脏 

正常虾的鳃叶呈肉白色,鳃腔清洁,心脏跳动有力,肝胰腺颜色正常。有病的虾鳃叶溃烂,鳃腔污浊,鳃叶变色(红色、黄色或黑色);肝胰腺肿胀或萎缩,颜色变红或变黄,此外有的虾肝胰腺白色区明显扩大;消化道弯曲,肠胃不饱满。

  三看活力 

正常的虾游泳快速,应激能力强,难于抓捕,手握时挣扎感强,静息时头部高仰,附肢支撑有力。有病的虾在溶氧正常情况下,游动不规则,出现漫游或者圈游等异常行为,活力差,易捕获,静伏时垂头弓背,肢体支撑无力。

  四看肌肉 

正常的虾肌肉饱满,较透明;有病的虾形体消瘦,肌肉发白或发红,腹部肌肉变浊。

  五看摄食 

正常的虾在未蜕壳期间摄食旺盛,一般投饵后1个小时多数达到饱胃,而有病的虾则多拒食或食欲减退。

  六看血液 

取虾的血液检查,血液变浊,凝固时间慢或者完全不凝固的虾为病虾。

虾苗存活率怎么提高

  当前,不少地方虾农在推广搬塘法养虾过程中,常常遇到虾苗成活率低、损耗成本大等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虾苗质量 这一点在搬塘养殖中最为关键。因为一些带有病毒如:白斑病毒的虾在没有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病原潜伏在体内,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但搬塘后,由于水质因子的急剧改变,诱发了病毒的发作,好多虾农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如何把好虾苗关呢?1、不要在病毒病爆发区采购虾苗。2、买苗前亲自去虾田观察几天,看虾是否正常游池,是否正常吃料。3、看虾的体色、活力、肝胰腺、鳃、四肢等是否正常。4、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下雨后或大换水两天后购苗,因为下雨或换水后对虾的刺激大,带有病毒的虾会发病死亡,可以比较简单的判断虾是否有病毒病。

  二、路途运输 由于搬塘养殖时逢炎炎夏日,气温高,并且虾大而密,容易引起虾苗在运输过程中死亡,如何降低因运输而引起的损失呢?1、尽量在放苗地周围买苗。2、虾苗的抓捕和运输最好在早上进行。3、运输过程中尽量降低虾苗的密度。4、在运输过程中尽量不要让虾曝晒。

  三、水质因子 搬塘法养殖中,虾从一口塘移到另一口塘,盐度和酸碱度等水质因子急剧变化,当这些水质因子改变超过虾苗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引起虾苗的死亡。如何降低水质因子的影响呢?1、不要到盐度和酸碱度等水质因子相差太大的地方购苗,最好就近买苗。2、装苗的桶各盛一半两口塘的水,减轻对虾苗的影响。

  四、改电捕为放水捕 电捕时虾容易受惊弹起,引起部分虾发生肌肉痉挛,导致部分虾死亡,因此在抓捕虾苗时尽量少用电捕,应采用放水捕苗。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