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的养殖技术

2025-5-16 15:0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9| 评论: 0

摘要: 清塘在放养前3—4星期开始做好启用虾塘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将水排干和晒塘。晒塘需1—2星期时间,直到塘泥表土变白为止,因塘泥晒裂,含水分为20%—25%;如果塘泥晒白,则含水分为10%—15%之间。清塘除害可参照中国对 ...
清塘

在放养前3—4星期开始做好启用虾塘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将水排干和晒塘。晒塘需1—2星期时间,直到塘泥表土变白为止,因塘泥晒裂,含水分为20%—25%;如果塘泥晒白,则含水分为10%—15%之间。清塘除害可参照中国对虾养殖部分所叙述的方法进行。在晒塘期间,要检查和堵死蟹、虾蛄等的洞穴。晒塘清池后,可在饲料平台上施一层化肥,然后灌水约5厘米深,以淹盖饲料平台为度。清塘后,进水前应装好滤网,初期进水滤网应保证有80目,防止鱼卵等进池。以后随虫成长而更换成60目、40目或20目滤网。装好滤网后,就可以进水放虾饲养了.

肥塘

肥塘是解决早期对虾适口饵料,加速对虾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池塘自然生产力、广开饵料来源、降低养虾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具体做法是在清塘晒塘后,进水约20—30厘米,并施肥。施肥量为氮肥1毫克/升、磷肥0.1毫克/升,每隔3—5天施一次,并逐步加水至80厘米左右,使水色保持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

在肥塘过程中,为了避免饵料生物繁殖单一性,可向池中移植一些本海区的浮游硅藻和小型浮游动物饵料。这样可较长久地维持着充足而又多样的饵料生物,为虾的快速生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肥塘是解决早期对虾适口饵料,加速对虾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池塘自然生产力、广开饵料来源、降低养虾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具体做法是在清塘晒塘后,进水约20—30厘米,并施肥。施肥量为氮肥1毫克/升、磷肥0.1毫克/升,每隔3—5天施一次,并逐步加水至80厘米左右,使水色保持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

在肥塘过程中,为了避免饵料生物繁殖单一性,可向池中移植一些本海区的浮游硅藻和小型浮游动物饵料。这样可较长久地维持着充足而又多样的饵料生物,为虾的快速生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虾苗标粗

标粗池可以单独池养,利用面积较小的养成池(3—5亩),但大多数是在大养成池一角筑矮堤分隔成一口小池而成标粗池。标粗池放苗量视池的放苗量而定,以每亩5—10万尾的密度入池。培育时根据虾苗的摄食情况每天喂卤虫、糠虾、切碎的小杂鱼或绞碎的小贝类肉等,也可以投以配合饲料。第一星期不加水,以后每天加水约10厘米。加满水后,每天换水1/5。一般经过20—30天精心培育,虾苗长成3厘米左右时,可放入大池养殖。标粗期间的成活率一般为60%—80%。另一种标粗方法是在大型的养殖池里,选择一角底质平坦的滩,用40—60目筛绢围拦住,水可以通过拦网进出,这种方法可不必另建新池,虾苗可集中管理,投喂方法同前。

虾苗放养

1.放养方法

放养前要根据放养密度,计算好某池应放多少虾苗。虾苗被运到目的地后,一般在傍晚八九点钟,先把运来的虾苗连袋按分配的数量安放于各虾池旁,确定无误后,即将虾苗连袋放入虾池水中一角,浸在水中约10—20分钟,使袋内外水温基本相同,然后解开袋子,慢慢流进1/3的池水,过一分钟再进1/3池水,让虾苗逐渐游出袋外,最后反转袋口让虾入水中游走。若水质有问题,虾苗会在水面跳跃,这时应停止将其余虾苗放入池。

2.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取决于养虾面积、水深、换水条件、饵料种类与数量、虾苗质量、养殖技术管理水平。放苗量要根据省内大多数现有虾池的环境条件和技术管理水平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每天可换水、饵料充足的精养池,每亩可放养1厘米左右虾苗10000尾,体长3厘米左右的虾苗4000—6000尾。只有潮才能换水的虾池,每亩只能放养1厘米左右虾苗6000—7000尾。池水较浅,换水条件甚差的虾池更应少放苗。

饲料与投喂

1.人工饵料

主要种类有软体动物中的蓝蛤、肌蛤、鸭咀蛤、蛤蜊、贻贝、文蛤、褐螺、河蚬、泥螺、淡水螺等。甲壳类的糠虾、毛虾、磷虾、细螯虾及低值蟹类、卤虫等。还有各种鲜杂鱼、冷冻杂鱼等。植物性人工饵料有大豆饼、花生饼、糠饼。此外,各种血粉、酵母、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的下脚料等都可做对虾饵料。

2.配合饵料

(1)配合饵料的类型,按营养成分分类有:

①全价饵料:又称完全饵料,是一种营养全面,配方合理的饵料。

②添补饵料:是一种营养补充饵料。

(2)按形状分类则有:

①粉末饵料:粉末状,入水后悬浮于水中不易下沉,类似浮游生物。

②固形饵料:又分为硬颗粒饵料、软颗粒饵料、膨化颗粒饵料。

③面团状和饼状饵料:这种饵料是用粉末饵料通过喷油加水和粘合剂,使之粘合而成的饵料。

④微型胶囊饵料:一种微粒状胶囊浮性饵料,适合于虾幼体和放养初期的幼体摄食。

3.投饵方法

养殖斑节对虾每日投饵量依虾体的大小而定。具体使用时参照表格1计算:

表1斑节对虾个体大小与日投饵量比例

虾体大小(克)

投饵量(鲜活重)

0.008—0.1虾体重的80%

2.0虾体重的50%

10.0虾体重的20%

30.0虾体重的5%

若投喂配合饵料,每日投饵量应以小型虾仔为全重的20%,(干饵料),大型虾为5%。养虾投饵一般应掌握“少吃多餐”,以减少残饵引起的水质污染。一般每天投饵3次,早上一次,中午前一次,黄昏前再投一次,早、晚两次可多投些,中午少投些。

水质管理

1.盐度

斑节对虾养殖的最适盐度在10‰左右最佳,而培苗期的盐度为30‰左右。放养初期盐度不要变化太大,可以在放养过程通过换水逐步降低盐度到10‰左右(约需20—30天),然后在此盐度下养殖。

2.溶解氧

斑节对虾养殖最小安全溶氧浓度为2.5毫克/升。而良好的水质条件应为4毫克/升以上。据日本学者茂野(1975)研究斑节虾养殖,得出水中耗氧量主要为水中浮浮游生物及有机质,占69.4%,底质为14.8%,杂鱼虾为7.2%,斑节虾为8.6%。

3.水温

斑节对虾对水温的适宜范围已如上述。气候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并非人力所能左右,但若在短期内提高水温,可在晴天放低水位利用日光能提高水温,也可通过提高水池水位或抽灌地下水降低虾池水温。

4.水色

控制水色实际上是控制浮游生物繁殖。斑节对虾养殖过程的水透明度最好在30—40厘米范围。

5.pH值

一般海水的pH值为8.0—8.5,适宜养虾。

6.铵盐和硫化氢

据黄本(1979)的资料,海水中铵盐对斑节对虾苗的毒性,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为100毫克/升,蜕壳时耐力差,为33毫克/升。亚硝酸盐的毒性较小些。但过高浓度的铵盐和亚硝酸盐会明显抑制斑节对虾的生长。而硫化氢的毒性却大得多,其10毫克/升的半致死量时间为0.833小时,5毫克/升时引起急性中毒,其安全浓度在1毫克/升以下。

养殖场

养殖场要建在有丰富水源的地方。又根据斑节对虾最适盐度要求为10%左右,尚需考虑有淡水供应,以调节池水盐度。因此,河口附近或有丰富地下水的海滨,是建造养虾池较为理想的场所。当然,河口区的海水是否受到污染,地下水是否含有过多的铁质及其他有毒性物质等,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另一个因素是土质和底质,虽然斑节对虾也喜栖于泥质土,但含有砂质土对于斑节对虾的养殖更为理想,有利于保持水质和控制虾病。

工程设计:

对虾的两种养殖方法,一种是不喂食料的大面积粗养,一种是投喂饲料的精养。精养虾池的面积为15—75亩最易管理。如要设标粗池,可在养殖池一角建,面积约占养殖池面积的10%。每个养殖池建一进水闸和排水闸。虾池要求蓄水深1.5米以上。可利用潮差灌水,虾池塘底高程的确定可以根据已公布的潮汐表。建造虾池时,其堤坝的高度要求以能保持所需的水深为准。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虾池分布在中潮线以上,属潮差式养殖水池,如果采用精养或集体化养殖斑节对虾,则需要配备必要的机械增氧、抽水设备和淡水来源,才能保护达到养殖生产中的水质要求。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