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骨(HemibarbusmaculatusBleeker)隶属于鲤科、鮈亚科,太湖盛产此鱼,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年产量约占全湖渔获量的2%。本文在我所花骨研究基础上,探讨花骨养殖技术。对于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提高水域生产力,开展花骨人工养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食性与栖息活动 花骨是一种以无脊椎动物为主的温和肉食性鱼类。成鱼主要摄食虾和小型软体动物,如幼蚌、幼螺、幼蚬等。花骨几乎是全年摄食的。2—3公分时表现为中上层,以后营底栖,起捕率不高。 2、成鱼养殖 A、池塘条件 靠近水源较好的地方选择池塘,面积以1-10亩不限,水深1.5-2.0m,水源清爽,淤泥较少最好。池塘如果用于精养,最好经常规方法清整消毒,无敌害生物。池塘如果用于混养,无须经常规方法清整消毒。 B、密度放养 在放养苗种之前,应先肥水,下塘初期除泼洒豆浆以维持水质肥度外,还应该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专养一般每亩放养2000--3000尾左右,放养规格以2-3cm以上就可以。与河蟹、青虾等混养一般放养500尾左右,放养规格以3cm以上。 C、投饵 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目前青虾饲料、鲤鱼饲料等代替。由于吃食温和,尽量做到投饵充足,投料在淤泥较少的地方,饵料浪费较少。每天一般投喂三次,好水质,可以降低饲料成本。与河蟹、青虾等混养可以不考虑投料。 D、平时管理 要经常的巡塘,观察吃食情况以及水质变化。要定期换水,使水质保持相对稳定,使其始终处于“肥、活、爽、嫩”。池塘水应保持一定密度的“轮虫”。 E、经济效益 就目前养殖结果看,该鱼主养效果较好,当年亩产可产出220--300千克商品鱼。与虾蟹混养效益更好,在不影响虾蟹产量的情况下,亩产效益大大提高。当年可产出25--50千克商品鱼,按目前市价20-25元/千克,利润相当可观。就目前运输结果看,该鱼成活率较好,市场销售容易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