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囊肿病的防治

2025-5-8 19:4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2| 评论: 0

摘要: 病状病鱼的皮肤上、鳍上和眼球等处出现许多小疱状肿胀物。这些肿胀物有各个分散的,也有聚集成团或联成片的严重患者密布于全身皮肤。囊肿细胞大小一般为0.1—0.5毫米,大者可达1毫米以上。除发生在鱼体表外,鳃、 ...
病状病鱼的皮肤上、鳍上和眼球等处出现许多小疱状肿胀物。这些肿胀物有各个分散的,也有聚集成团或联成片的严重患者密布于全身皮肤。囊肿细胞大小一般为0.1—0.5毫米,大者可达1毫米以上。除发生在鱼体表外,鳃、咽喉、肠壁、肠系膜、肝、脾、卵巢等器官上也可能出现。

病原病原是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virus),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直径200—250纳米。

临诊根据外观病状进行诊断。

流行情况淋巴囊肿病是发现最早的鱼类病毒性疾病之一,目前已知有100多种养殖和自然水域中的鱼类受其感染。发生在海水鱼类的有鲈形目、鲽形目和钝形目中的一些种类。我国养殖的鲈鱼、真鲷、红斑笛鲷、石斑鱼、牙鲆、大菱鲆和东方纯等都曾发现过。此病在10月至翌年5月,水温10—25摄氏度时为流行的高峰期,在我国全年均可发生。网箱养殖的感染率可达60%以上,池塘为20%—27%。此病在2龄以上的鱼,一般不引起死亡,但鱼体较瘦,外表难看,失去商品价值;有的病鱼囊肿可脱落自愈。对1龄的幼鱼可引起死亡,发病后两个月内死亡率可达30%。

防治方法1、人工繁殖用亲鱼应严格检疫,确保为无病毒感染的健康鱼;不购买带有淋巴囊肿病毒病症的苗种鱼进行养殖。2、对发病的养殖网箱或鱼池实施隔离,捞除病鱼并销毁;泼洒消毒剂和投喂抗菌药饵,防止继发性感染。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