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鲈的生物学及淡化养殖技术

2025-4-29 20:1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3| 评论: 0

摘要: 花妒(Lateolabraxjaponicus),又称七星鲈、海鲈,为广温、广盐性凶猛的肉食性经济鱼类,是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在养殖中,花鲈具有生长快、病害少、适应广、价格高、效益好等特点,目前国内外花鲈养殖都呈上升趋势。 ...
花妒(Lateolabraxjaponicus),又称七星鲈、海鲈,为广温、广盐性凶猛的肉食性经济鱼类,是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在养殖中,花鲈具有生长快、病害少、适应广、价格高、效益好等特点,目前国内外花鲈养殖都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山东省一些地方将花鲈经人工驯化后,在淡水中进行养殖,取得了成功。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花鲈属鲈形目,?科,花鲈属,身体延长、侧扁,具相连的两背鳍,第一背鳍由7根硬棘构成,第5条棘最长,第二背鳍具一根硬棘和7~8根鳍条。口大,倾斜,下颌长于上颌,上颌骨长,末端至眼后下缘。两颌、犁骨、腭骨上均有细牙。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锯齿,后角有大棘1个,下缘向后下方有大棘3个,鳃盖骨具棘。体被栉鳞,上有若干黑色斑点。

1.2食性肉食性鱼类,食欲旺盛,成鱼主食为枪乌贼、鹰爪虾、新对虾、褐虾、糠虾、磷虾、对虾、黄鲫、鯷鱼、青鳞鱼、蝦虎鱼等;幼鱼长2~3cm时,以糠虾和端足类(钩虾、蜾羸蜚、蜮等)为主食;14~20cm时以虾类为主食,也摄食一些小型鱼类;17~30cm时,以鱼类为主食,兼食一些大型虾类。

1.3生活习性广盐性鱼类,在5‰~38‰的海水中均能生存生长,经驯化后也可在o.5‰以下的淡水中生长。花鲈还是广温性鱼类,适温范围为0℃-33℃,最适14℃~25℃。花鲈生长很快,1龄鱼体长可达230mm,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采用池塘稀养,只要饵料充足,当年可达500g左右。

1.4繁殖习性性成熟年龄雌性为3龄。雄性为2龄,其产卵期北方为9~10月,南方11~12月,产卵温度13℃~21℃,最适温度北方偏低为14℃~16℃,南方较高为18℃~20℃。产卵地点为河口相邻海区的近岸相对高盐区。

1.5分布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从南到北的海岸水域以及朝鲜、日本沿海均有出产。其稚、幼鱼早春进入沿岸或内湾,春、夏季即栖息于内湾或咸淡水处觅食,甚至可溯河入淡水中育肥;秋季随水温下降,再降河进入深海中越冬。该鱼无长距离洄游习性。

2淡化养殖技术

2.1夏花淡化花鲈的淡化从夏花开始,一般淡化期为7~10天。具体作法是:从沿海地区购进花鲈夏花后,放入盛有与购苗地区相同盐度海水的水泥池中暂养。待其适应新环境后,每天抽掉一部分池水,然后加入等量的淡水,使其盐度稍有下降,但下降范围不得超过4‰。在此期间,要不断给水池充氧,同时适量投喂新鲜鱼肉。大约经7~10天的淡化,鱼池水的盐度在0.5‰以下后,稳定适应两天,再将夏花鱼苗移入池塘中进行鱼种培育。

2.2鱼种培育鱼种池选择667m2左右的池塘,水深1.0~1.5m。放养前半月要进行清塘消毒,注水60cm,待毒性消失后,每667m2施发酵粪肥150~300kg,7~8天后鱼苗下塘。下塘密度为10~15尾/m2夏花。鱼苗入池后每天加高水位10cm,直至水深1.0~1.5m。下塘后,要通过人工诱食、驯饵使其逐渐转食。投饵时先用工具拍打水面,以引起鱼苗的注意,然后慢慢将人工配合饵料均匀泼洒投喂,以保证夏花都能吃饱。待花鲈个体逐渐长大、活动能力增强后,还要逐渐驯化其定点摄食。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强化培育期间,因鱼苗放养密度大,所以要特别注意水质调节,防止缺氧和水质变化,及时加注新水。夏花经1个月左右的强化培育,体长可长至9cm,即可转入成鱼养殖。

2.3成鱼养殖

(1)池塘养殖池塘面积以1500~5000m2为宜,水深1.5~2m。池底少淤泥,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清整、消毒、施肥同常规淡水养鱼。每667m2放养9cm左右鱼种1000~1200尾,还可搭配尾重250g左右的花、白鲢50尾,以调节水质。花鲈性情凶猛,饵料投喂不足时会相互残杀,因此提供新鲜、适口、充足的饵料是养好花鲈关键。成色养殖可以投喂鲜野杂鱼和冰冻海鲜为主,驯化好的鱼种也可以投喂配合饲为主。鱼种刚入池时,投饵时全池投喂,以保证所有鱼苗均能摄食到足够的饵料,2~3天后逐步减少投喂点,逐步将鱼种驯化至定点、定时摄食。2000m2以下的小池塘设投喂点l~2个,2000m2以上的大池塘设投喂点2~3个;每天投喂2~3次,日投饵率为存池鱼体重的6%~12%,随花鲈重的增加日投饵率逐渐减小,11个月后为3%。投饲采用抛投法,投饲技术归纳为“中间快,两头慢”,开始时慢抛少投,当鱼群集群争食时快抛多投,待80%以上的鱼吃饱后应慢抛少投或停止投喂,每次投喂约需30分钟。池塘养殖期间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溶氧保持4毫克/1以上,透明度30cm左右,定期用生石灰化水消毒水体,改善水质。高温季节,注意保持较高水位。

(2)网箱养殖养殖网箱网目多为2.5~3cm,网箱规格多为2mx2mx1.5m或5mx5mx2m。框架为粗毛竹,框架四角连结泡沫浮球为浮子支撑箱体,沉子用砖块结于网箱下四角。网箱设置在水位稳定、水质清新、向阳背风、无污染的水域,呈“一”字形排列,箱距2~3m,行距15~20m,箱底距水底至少0.5m。鱼种放养密度为100尾/m3。同时,适当搭养一些副食性鱼类,以充分利用饵料和防止藻类阻塞网眼。饲料可以膨化饲料为主,适当补充投喂少量新鲜小杂鱼,膨化料与小杂鱼比例以7:3或8:2为宜;也可以鲜野杂鱼和冰冻海鲜为主。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高低和鱼类活动状况、摄食状况而定。夏、秋季水温高、日投饲率为4%~8%,而冬、春季水温低,日投饲率为1%~3%,每天投喂3~6次。投饲技术也遵循“中间快,两头慢”的原则。日常要勤观察、勤检查、勤检测、勤洗箱和勤防病,耐心细致投饵,防止大风、洪水、污染、人为意外事故发生。

2.4鱼病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每月定期泼洒一次强氯精(0.3g/m3),预防疾病发生,并定期调节水质。如发生水霉病,可用小苏打、食盐合剂各400g/m3泼洒,或用2克/m3亚甲基蓝泼洒治疗,隔天再用一次;如发生寄生虫病,以0.7g/m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或20~30g/m3福尔马林溶液治疗;细菌性疾病可用o.3~o.5g/m3强氯精泼洒,同时用土霉素、阿维菌素、环丙沙星、洁霉素等拌入料内,连续投喂4~5天。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