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水泥池养殖技术

2025-4-27 18:1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7| 评论: 0

摘要: 1基本情况  1.1.试验地点及环境条件两个试验池位于北海市银海区西塘镇曲湾村海洋所养殖基地内,为新改建水泥硬底池,可有潮差纳排水。A池面积1.9亩,B池面积4亩,池深均为175cm。池底铺设10cm细沙。附近海水无明 ...
1基本情况

  1.1.试验地点及环境条件两个试验池位于北海市银海区西塘镇曲湾村海洋所养殖基地内,为新改建水泥硬底池,可有潮差纳排水。A池面积1.9亩,B池面积4亩,池深均为175cm。池底铺设10cm细沙。附近海水无明显污染,水质稳定,pH值8.2,比重1.013—I.018,水温25~35℃。

1.2养殖种类为斑节对虾,投放规格为1.0—1.2cm。

  1.3所用饲料为“粤海”牌斑节对虾0号、1号、2号、3号料。

  1.4750w潜水泵自制射流式充氧机充氧。

  2养殖管理方法

  2.1前期准备投苗前10天进水10cm,用6.3kg/亩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浸泡一天,然后在进排水门安装60目闸网,进水到90cm,填泥封闭进水门。再以茶籽饼、植物生长素、尿素、磷肥等肥水,培养水色,透明度达60cm左右放苗。

  2.2放苗用瓷盆装池水试养虾苗一天,未发现死亡现象,于6月14日上午投放虾苗,A

池放1.9万尾,B池放6.4万尾。同时在池中放置60目网袋用于测试3日成活率。

  2.3饵料投喂根据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确定投喂的饵料规格及次数,投饵量则根据对虾摄食情况、水质变化及天气状况灵活调整。本次试验水色培养较好及稳定,于放苗后第12天开始投饵。29天前日投两次,时间分别为6时、18时,投饵量各为日量的50%。29—75天每天分6时、18时和23时3次投喂,投饵量分别为日投量的30%、40%、30%。75天后每天投饵四次,时间为6时,11时30分、18时、23时,投饵量分别为日投量的30%、20%、30%、20%。

  2.4水质管理放苗后第5天逐渐抽水增加水位,日抽水5—10cm,蓄水至120cm。以后根据水质变化,适当抽水换水,施用化肥、石灰、沸石粉等。60天后,A池放置一台充氧机,B池放置两台。

  2.5病害防治每隔15天或大量抽水后,暴雨后用“菌水净”A型产品全池泼洒消毒。养殖后期根据出现的纤毛虫病、夜光虫病、黄鳃病等施用“灭虫精”2号、络合铜等药剂。在饲料中添加“菌水净”系列产品及维生素C等防病、营养制剂混合投喂,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免疫力。整个养殖过程未发生病毒性疾病。

  2.6日常管理每天多巡塘观察对虾摄食,活动情况,定时观测记录水温、pH、比重及透明度,检查抽水排水充氧系统,定期检测对虾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特别是后期水质较差时更要注意投喂、抽水换水、充氧等事项。

  3结果与讨论

  9月11日,A池因有其它养殖研究需要,提前收虾,产量300kg。9月21日,B池收虾860kg。

  闸门后,每天水位下降仅1cm左右,有利于高水位养殖。清池消毒、收虾简单快速,管理方便。对虾个体生长均匀,成活率、产量、亩产值均较高,饲料系数低,投资少,经济效益明显。表明新改建水泥池养殖对虾是切实可行的,值得推广。

  3.2本试验所用水泥池未置池水循环处理设施,随着对虾的生长,投饵量增多,对虾排泄物、残饵等积累增多,必然引起水质变坏。仍天后,水质较差,色呈浓酱色或墨绿色,透明度30cm左右。必须大量换水以改善水质。由于设计上的原因,进排水门采用的是多块散木板封闸,排水时只能排表层水,换水效果不理想。如采用螺旋闸排水,边抽水边排水,更有利于改善水质。排水闸网要及时更换。

  3.3本次养殖试验A池放苗密度为10000尾/亩,B池为16000尾/亩。养殖结果显示,两他的成活率、饲料系数相近,但A池对虾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B池。考虑到提前10天收虾以及虾的规格、价格等因素,A他的亩产值与B池也相差不大。所以建普通水泥池养虾不一定非要追求高密度养殖,从养殖管理、收获时机、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建议采用中低密度放养较好。当然,高密度、高投入、高产出的精养池模式是另外的研讨范围。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