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鲈人工繁育技术

2025-4-26 16:5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6| 评论: 0

摘要: 河鲈(PercafkuviatilisLinnaeus)分类地位隶属鲈形目(Perciforms)、鲈亚目(Percoidei)、鲈科(Percidae)、鲈属(Perca),新疆阿勒泰地区俗称五道黑。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和西伯利亚地区,我国仅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和 ...
河鲈(PercafkuviatilisLinnaeus)分类地位隶属鲈形目(Perciforms)、鲈亚目(Percoidei)、鲈科(Percidae)、鲈属(Perca),新疆阿勒泰地区俗称五道黑。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和西伯利亚地区,我国仅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龙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河鲈是产地的重要捕捞对象,也是有名的食用鱼之一,为保护、开发和利用额尔齐斯河流域特有鱼类,2001~2002年,上海水产大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作,突破了河鲈人繁技术,并大批量培育生产夏花。

一、生物学特性

1.食性

刚孵出的河鲈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4~5厘米后以小型鱼类为食,也摄食水生昆虫和甲壳类等。河鲈夏季摄食旺盛,秋季摄食减少,冬季不停食,但产卵时通常停止摄食。

2.繁殖习性

河鲈性成熟年龄2~4龄,绝对怀卵量1.2万~3万粒,卵径较小约2毫米。新疆阿勒泰地区每年4月下旬至5月,河湖解冻不久水温达7~8℃时河鲈开始繁殖产卵,产卵场所为水流平稳、有水草的区域。河鲈产胶质卵,卵连成带状附于水草上,孵化期8~12天。

二、人工繁殖

1.亲鱼培育

秋季收集繁殖用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体重500克以上,雌雄配比1∶1.5。越冬前投喂小杂鱼强化培育。封冰前水温5~10℃转入越冬池,越冬密度200~250千克/亩。河鲈越冬期间也不停食,所以越冬池里需投喂小杂鱼作为饵料,投喂量约为亲鱼总量的2~3倍,以促使亲鱼性腺发育。越冬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水深5米,北方冰封期间要打冰眼,观察鱼群活动情况,并及时扫除积雪,以防越冬亲鱼缺氧死亡。

2.雌雄鉴别

生殖季节,雌鱼腹部较雄鱼膨大松软,雌鱼生殖孔凸出,雄鱼生殖孔凹进。

3.人工催产

选择成熟度好的河鲈进行催产,催产剂可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促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合剂或单用HCG。剂量分别为HCG500国际单位+LRH-A5微克/千克鱼体重或HCG1000国际单位/千克鱼体重,雌雄剂量相等。催产后亲鱼放入网箱或产卵池,注意观察鱼群活动情况,水温12℃左右,效应时间为35~40小时。催产用亲鱼可选自池塘培育,也可在繁殖季节从市场收购。

4.人工孵化

成熟度好的河鲈经催产后可全部产空,卵为胶质卵连成带状呈半漂浮状态。将胶质受精卵移入孵化槽流水孵化或静水充气孵化。孵化水流早期要求微弱,以后逐渐增大水流直至出膜前期。当有少量鱼苗出膜后,要缓慢减少水流。河鲈孵化期较长,从受精卵到鱼苗出膜需100~120度·日,卵黄囊吸收期需40~60度·日,孵化适温10~16℃,易发生水霉病。

三、夏花培育

刚孵化出的河鲈鱼苗通体透明,全长0.65厘米左右,卵黄囊吸收完毕时全长为0.7厘米左右。鱼苗出膜3~4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平游期,可转入夏花鱼种培育阶段。

1.水泥池培育

面积5~10米2,放养密度100~200尾/米2。投喂浮游动物如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作河鲈鱼苗早期饵料。饵料可用饵料生物池培养,也可以直接从其它水体中捞取小型浮游动物投喂。但收集来的浮游生物必须经过过滤以确保投喂的是轮虫和小型枝角类、桡足类,防止投入剑水蚤成体等大型浮游动物,以防对鱼苗造成威胁。5~7天后每天投喂切碎的小杂鱼等补充动物蛋白,经过15~20天的培育,鱼苗可长至3厘米。这时应转入饵料丰富且有水草作隐蔽场所的池塘养殖,以减少自残现象发生。

2.池塘培育

直接把平游期鱼苗从孵化车间移至夏花培育池进行培育。池塘面积2~3亩,水深1.5米左右,放养密度5万~6万尾/亩。人工繁殖开始前3周,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进行清塘消毒,并施发酵过的粪肥300千克,以确保鱼苗下塘时有足够的浮游动物作开口饵料。待生石灰药力消失后,播种水生植物种子如苦草等,一是有利于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栖息,二是为鱼苗提供隐蔽场所,防止自相残杀现象发生。一般经过2~3周培育后,体长达3~4厘米,夏花阶段培育结束。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