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缢蛏的养殖

2025-4-26 15:42|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53| 评论: 0

摘要: 缢蛏的养成方式有滩涂养蛏、蓄水养蛏和虾池虾蛏混养。  (一)滩涂养蛏  1.养成场的选择  (1)地形:在内湾或河口附近,选择平坦并略有倾斜的滩涂为好。以中潮区至低潮区每天干露2-3小时的潮区为宜。    ...
缢蛏的养成方式有滩涂养蛏、蓄水养蛏和虾池虾蛏混养。

  (一)滩涂养蛏

  1.养成场的选择

  (1)地形:在内湾或河口附近,选择平坦并略有倾斜的滩涂为好。以中潮区至低潮区每天干露2-3小时的潮区为宜。

  

  (2)潮流:要求风平浪静,但有一定流速的潮流畅通的海区。

  (3)底质:软泥和泥砂混合的底质均适合缢蛏生活。底层为砂、中间20-30厘米为砂泥混合(砂占50%-70%)、表层为3-5厘米软泥的底质最理想。

  (4)水温和相对密度:水温15-30℃,海水相对密度1.005-1.020。

  2.蛏埕的建筑:根据地势和底质的不同,蛏埕建筑不同。软泥和泥砂底质的蛏埕,一般风浪较小,建筑简单,在蛏埕的四周筑成农田田埂式即可,堤高35厘米。风浪较大的地方,堤可适当增高。在堤的内侧开沟排水。为方便生产操作可把整片蛏埕再分为小畦,畦的宽度3-7米,畦与畦间开小沟排水或用作人行道,有些地方不分畦,仅在中间开有小沟。

  河口地带砂质埕地,因易受洪水和风浪的冲击而引起泥砂覆盖,可用芒草筑堤。使芒草堤高出埕面30-40厘米。围堤时,要使堤向与流向垂直或小于45°角,使潮流对堤埂冲击的阻力平衡。

  3.整埕:整埕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具体包括翻土、耙土和平埕三项内容。翻,耙、平的次数依底质软硬程度而定,硬底质需增加整埕的次数。

  (1)翻土:在蛏苗开始放养6天左右开始翻土,翻土次数越多越好。方法为用锄头把埕地底层泥土翻起20-30厘米。

  (2)耙土:用四齿耙将翻出的土捣碎,再用铁耙耙散泥土。

  (3)平埕:用木板压平埕面,由埕面两边往中央压成公路形,确保埕面不积水。

  4.播种:

  (1)播种时间:当坚苗长到1.5厘米时即可进行播种。南方一般在1-3月份播种。在此期间以早播为好。

  (2)播种方法:抛播。播苗前,用海水洗净泥土拒去杂质,确保蛏苗不聚团,无风时两人在埕的两侧交叉播种,有风时则顺风播。

  大潮汛期时,蛏埕干露时间长,有足够的时间让蛏苗钻土,蛏苗潜钻率高,损失小。所以播种多选大潮汛期进行,小潮一般不播苗。

  播种量依埕地底质软硬程度、蛏苗大小和潮区高低而定,沙底埕播苗量比软泥埕增加50%,低潮区比高潮区适当增加播苗量。含泥多的蛏埕,每667平方米播种壳1厘米的蛏苗70千克,泥砂底质播种100千克。

  (3)播苗时注意事项:蛏苗运到目的地时,放在阴凉处1小时左右,将苗篮震动几下,使其出水管收缩,提高潜钻率,在潮水涨到埕地0.5小时前停止播苗,如因淡化关系,埕面海水相对密度下降较大并影响蛏苗潜钻时,播种时每667平方米撒盐7-13千克。风雨天不宜播种。

  5.管理

  (1)经常检查蛏埕,定期疏通水沟,及时补苗。

  (2)按时加砂、堆土1年蛏自立夏到6月份开始加砂,2年蛏提早半月。每667平方米加砂1500千克。在流速缓慢,淤泥沉积较快的埕地,每个大潮汛进行一次推土平埕和清理水沟工作。

  (3)防止自然灾害:暴雨、洪水、大风、霜雪等都属不可抗灾害,要做好预防和善后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

  (4)病敌害及防治:针对缢蛏养殖的病敌害,积极地以预防为主,治疗时对症下药。

  (二)蓄水养蛏

  蓄水养蛏可以充分利用滩涂,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质量好,稳产,高产,成本低和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高产,高效,高质的养成方式,已被广大养殖场家青睐,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三)虾池虾、蛏混养

  虾、蛏混养可以充分利用养虾池的水体和饵料,提高虾池单一养虾的效益和收入的安全性。缢蛏生活型属埋栖性,食性属滤食性。所以虾池混养一定量的缢蛏,可以很好地净化虾池的底质和水质,减少虾池中对虾的残饵量,很好地防止虾池底质的老化和污染,提高对虾养殖的产量。虾、蛏混养的养成方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养殖家所接受,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对虾有时可以吃掉缢蛏的水管,但缢蛏的水管具有再生能力,失去后可以很快再生。

  虾池混养缢蛏的密度一般控制在每667平方米混养10万粒(规格为每千克5000粒左右)。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