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镰刀菌病的防治

2025-4-14 22:4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65| 评论: 0

摘要: 病状:镰刀菌多寄生在头胸甲鳃区、附肢、体壁和眼球等处的组织内。被寄生处的组织有黑色素沉淀而呈黑色。寄生于鳃部时引起鳃组织坏死变黑,有人称之为“黑鳃病”中国对虾越冬亲虾头胸甲、鳃区感染镰刀菌后,甲壳坏死 ...
病状:镰刀菌多寄生在头胸甲鳃区、附肢、体壁和眼球等处的组织内。被寄生处的组织有黑色素沉淀而呈黑色。寄生于鳃部时引起鳃组织坏死变黑,有人称之为“黑鳃病”中国对虾越冬亲虾头胸甲、鳃区感染镰刀菌后,甲壳坏死、变黑、碎裂、

脱落。黑色素沉淀是对虾组织被真菌破坏后的保护性反应。

病原:病原为镰刀菌,我国已查明的有四种:即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graninctum)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菌体呈丝状分枝,常有分隔。生殖方式是形成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和厚膜孢子。大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故名为镰刀菌

临诊:由于镰刀菌病的主要症状往往与细菌引起的褐斑病和黑鳃病相似,所以必须从病灶处取少许组织做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有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则可确诊。

流行情况:镰刀菌是虾、蟹类的一种危害很大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其宿主种类和分布地区都很广。在海水中的各种对虾、龙虾和一些蟹类都可被感染,感染率高达70%,积累死亡率90%(如美国加州对虾)。我国目前主要发生在人工越冬亲虾。对虾养殖期很少见。

预防:①对虾池在放养前用6.2毫克/升(水)的二氯异氰脲酸钠消毒处理,可有效地杀死池内分生孢子。②亲虾进入越冬池前应消毒[300毫升/升(水)的福尔马林浸洗5分钟],并严防虾体受伤。③用经过消毒和过滤无镰刀菌污染的水源培育亲虾。

治疗:对虾组织内生长繁殖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控制。①用0.05—0.1毫克/升(水)的孔雀绿全池泼洒。②每立方米水体用2000万单位的制霉菌素,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发育,降低死亡率。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