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县名优水产养殖场1996年鳜鱼人工繁育成功,填补了淮北地区鳜鱼人工繁殖的空白,之后,又经过了连续几年的技术攻关,进一步解决规模育苗及饵料驯化研究的难题,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模式和工艺流程。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选择优质亲本,强化产前培百 1.1亲鱼选择:鳜鱼一般选自然水域、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雌鱼选择3龄,体重lkg以上;雄鱼选择2龄,体重0.75kg以上。 1.2放养:选择水源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环境安静、注排水方便的池塘作为亲鱼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3亩即可,水深在1.5m左右,亩放养亲鱼量控制在100kg以内。 门亲鱼培育:亲鱼放养前30天,清除池底过多淤泥。采用生石灰清塘,每亩用量80---100kg。放养前保持水深1m。投放饵料鱼以鲜活可口的鲫鱼、鲤鱼、四大家鱼为主,辅以少量的野杂鱼,亩放养100---200kg。日常管理中始终要保证池塘内有充足的饵料鱼。保持池塘水质清新,冬季和早春每月注水1--2次,春季适当增加冲水次数,以刺激亲鱼性腺成熟,进入四月下旬,注意检查亲鱼性腺发育情况,为人工催产选择最佳时机。 2把握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催产 2.1催产时间:选择在4、5月份,为解决育苗所需的饵料,鳜鱼的催产与饵料鱼的催产穿插进行。 2.2成熟亲鱼选择:雌鱼腹部膨大柔软,倒翻时卵巢下坠有移动感,生殖孔红润;雄鱼轻压腹部可挤出乳白色精液遇水很快散开。雌雄比例为1:1。 2.3药物催产:催产药物一般采用LRH-A和HCG混合物50&g/kg+1000IU/kg,雄鱼剂量减半。水温20℃以上,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 2.4效应时间:水温21℃--23℃效应时间约30小时,水温24℃--26℃效应时间约24小时,随着水温继续升高1℃一2℃效应时间相应减少1--2小时。 2.5环道池管理:注射后的鳜鱼亲鱼放入环道池中,待到发情两小时,水流速加大到20cm/秒,观察发情产卵情况,并及时收集鱼卵,产量用干法计算,每500g干卵粒约有12。万粒卵。 3.强化孵化管理,提高人繁出苗率 3.1孵化设备:采用四大家鱼孵化环道孵化,具有生产量大、出苗率高、便于操作管理等优点。 3.2放卵密度:由于鳜鱼胚胎及仔鱼发育阶段的耗氧量大于四大家鱼,加之投放饵料鱼,放养密度不亦过大,每m3体放卵5--10万粒为宜。 3.3孵化管理。 3.3.1水流调节:水流控制以卵不沉底能均匀冲起为佳。 3.3.2防止卵膜早破:先使池水静止,用10mg/L的KNnO4溶液均匀撒开,半小时后,再开动环道水流,这样既能预防卵膜早破,又能防治细菌性鱼病。 3,3.3勤清洗滤水设备:鳜鱼卵为油性卵,孵化期间,尤其在胚胎出膜前后,有大量卵膜、弃皮及刚出膜的鱼苗易积粘在过滤网或滤水纱窗上,使水流不畅,甚至会因水位上升而出现溢卵逃苗现象,故要经常清洗滤水设备。 3.3.4病害防治:病害以防为主,保持水质清新,做好孵化用水过滤工作。 4.环道分级培育,科学饲养管理 鳜鱼卵孵化出膜后即进入苗种培育期,随着鱼苗规格的增大,不断调整放养密度,分池进行培育,同时抓好饵料鱼的准备与投喂、水流调节、鱼病防治等重要管理环节,具体工作分以下三个阶段: 4.1第一阶段(开口阶段):时间为5天左右。 4.1.1放养密度:每m冰体放苗5万尾。 4.1.2投饵:开口饵料鱼是否适口、量足明用刚出膜的武昌鱼苗或四大家鱼苗作为鳜幼苗的开口饵料鱼投喂效果较好,因此,人工催产时,一定要把握好饵料鱼出膜与鳜鱼幼苗开口摄食时间上的一致及时投喂,生产中一般先投喂武昌鱼苗,每尾鳜幼苗每天需刚出膜的武昌鱼3—5尾,连喂3天后,改喂刚出膜的四大家鱼苗。注意观察鳜幼苗的摄食情况,适时补充饵料鱼。 4.1.3水流调节:环道水流控制在6---8cm/秒以内,一般夜间比白天大,气压低比晴朗天气时大,鳜鱼苗摄食时减小,摄食之后稍大。 4.1.4鱼病防治:经常除杂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发现鱼病,及时治疗。烂鳃病、白皮病、肠炎病等细菌性鱼病用1ppm漂白粉浸洗或用KMn04、Nacl溶液浸洗;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寄生虫病用CuS04、FeS045:2合剂0.7ppm全池洒或用以上合剂1.4ppm浸洗30分钟。 4.2第二阶段:时间为10天左右。 4.2.1放养密度:每m’水体放苗2万尾。 4.2.2投饵:饵料鱼以四大家鱼苗为主,每天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日投饵量是鳜鱼苗重量的10%左右,其适口规格控制在鳜鱼苗体长的60%以下,投喂前饵料鱼用2%的NaCl溶液浸洗消毒。经常检查池内饵料鱼数量,发现不足,及时补充。 4.2.3水流调节:相比第一阶段,流速略微减小。 4.2.4鱼病防治:同本文4.1.4。 4.3第三阶段:时间为一周左右。 4.3.1放养密度:每m3水体放苗1万尾。 4.3.2投饵:这个阶段鳜鱼已达寸鱼,鳞片长成,体形近似成体鳜鱼,摄食能力增强,饵料除武昌鱼、四大家鱼外,也可以是其它品种的鱼类。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仍是鳜鱼苗重量的10%左右,适口规格保持在鳜鱼苗体长的60%以下,同时认真做好饵料鱼的消毒与补充工作。 4.3.3水流调节:鳜鱼苗活动能力增强,环道水流宜小。 4.3.4鱼病防治:同本文4.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