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鱼池塘套养黄颡鱼技术

2025-3-17 22:0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95| 评论: 0

摘要: 一、池塘条件池塘为东西走向,长宽比为5:3,面积8—12亩,水深1.5--2m,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设施齐全,每口鱼塘配有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二、鱼种放养1、池塘清整。不论是新塘还是旧塘,每年。都要在鱼种下 ...
一、池塘条件

池塘为东西走向,长宽比为5:3,面积8—12亩,水深1.5--2m,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设施齐全,每口鱼塘配有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二、鱼种放养

1、池塘清整。不论是新塘还是旧塘,每年。都要在鱼种下池前进行清整,四周塘埂要坚实无渗漏,并清除过多的淤泥,淤泥深度保持10--15cm,进排水系统要进行检查、修复和疏通。

2、池塘消毒。鱼种下池前一周用生石灰进行干池消毒,亩用量为100--150kg。放药5--6天后,用几条鱼种试水,检查毒性是否消失。

3、施基肥。施用清塘药物3天后,便可施基肥,亩施用鸡粪100kg或猪粪、牛粪150kg,基肥先发酵后入塘,也可施用堆肥,方法是:在池塘底部,靠近池边处,按一定距离每口鱼塘挖10--15个坑,每坑放堆肥150kg,上盖一层10cm厚的土。

4、鱼种放养。亩投放15--20cm的常规鱼90---1OOkg,4em左右的黄颡鱼苗种100---150尾。鱼种下池时用4%的食盐或20ppm的漂白粉药浴10分钟。

三、饲养管理

1、投饵。每天投饵两次,上午8--9点,投喂菜籽饼,下午4—5点投喂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坚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饵。黄颡鱼不需另外投饵。

2、水质管理。套养黄颡龟的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有丰富的适口的天然饵料,水质不可过肥,也不可过瘦,透明度25—30cm为宜,以定期施用生石灰和有机肥、无机肥来调节水质,每半月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每亩水深1m用20kg。追肥的原则是少施勤施,做到看水、看天、看鱼“三看”。在高温季节坚持定期注水和开动增氧机,每10--15天加注一次新水,注换量为15--30cm。

3、鱼病防治。防治鱼病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及时诊断、对症下药。通过合理施用生石灰等药物,使池水pH值保持在7.0--8.4之间,预防鱼病的发生。套养的黄颡鱼很少发生病害。因此,套养黄颡鱼的池塘病害防治与一般常规鱼类养殖相同。

4、捕捞。常规鱼类采取一般的捕捞方法,黄颡鱼一般采取干池捕捞。捕捉时,最好不用手捉,而用网舀捕捉,以防手被黄颡的硬刺扎伤。

四、结果

年平均亩产常规鱼类500kg左右,黄颡鱼10---15kg(个体重80---120g),亩产值2800元,亩利润1300元,比单养常规鱼亩均增收300---400元。

五、总结与体会

1、利用成鱼塘的天然饵料套养黄颡鱼,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亩均增收300---400元,而且可有效防治锚头鳋病害的发生,降低生产成奉,在目前池塘养殖常规鱼类效益不高的情况下,采取这种办法,无疑是增收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实践证明,四大家鱼、鲤、鲫、鳜鱼、鲈鱼、大口鲶、斑点叉尾鲴等作为主养鱼类的成鱼塘均可套养黄颡鱼,但肉食性鱼类为主的成鱼塘应先放黄颡鱼苗种,待其长至5cm以上时,便可放主养鱼类。饲养河蟹、淡水沼虾、螯虾的池塘中不可混养黄颡鱼。

3、套养黄颡鱼密度以每亩放养冬片黄颡鱼种100--150尾为宜,过多会影响商品鱼规格,低于100尾/亩,商品鱼规格增大亦不明显。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