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贝类养殖技术 主持人:农民朋友们、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主持人***,欢迎收听我主持的“农业部重点推广50项农业技术系列广播讲座”节目。今天我们的讲座题目是“滩涂贝类养殖技术”,为此,我们请来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我国水产养殖专家张国范教授。张教授您好! 张教授: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我国有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有辽阔的沿海滩涂,滩涂贝类资源也非常丰富,您能给我们介绍以下我国的滩涂贝类养殖情况好吗? 张教授:好的。滩涂贝类指的是匍匐或埋栖于潮间带中、低潮区和潮下带20米以内的砂泥质或泥砂质双壳类和腹足类。滩涂贝类的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养殖的滩涂贝类绝大多数是双壳类,主要有:泥蚶、毛蚶、魁蚶、缢蛏、大竹蛏、长竹蛏、文蛤、丽文蛤、青蛤、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杂色蛤仔、西施舌、栉江珧、彩虹明樱蛤等;腹足类只有少数几种,如泥螺、红螺、蝾螺等。近年来,滩涂贝类的养殖发展比较迅猛,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养殖种类在逐渐增多,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目前,滩涂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一个生长点。 主持人:我国目前养殖滩涂贝类主要有那些方式呢? 张教授:当前,我国滩涂贝类的养殖主要通过滩涂放养、护养、围养、虾塘混养、盐田放养等方式进行。 主持人:我国养殖的滩涂贝类苗种都是如何获得的呢? 张教授:目前,我国养殖的滩涂贝类苗种主要从几种途径获得: 1、采捕天然苗在贝类繁殖产卵季节,采捕自然附着在海区滩涂上的天然苗种,集中暂养培育或运输到其它滩涂上放养。由于附苗的滩涂未经人工任何改造,因而附苗密度不大,产量不高。如文蛤苗种的采捕。 2、海区半人工采苗在贝类自然繁殖的海区,根据其繁殖附苗习性,通过人工选择和构筑种苗场以及“平畦预报”进行采苗。这种方法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