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块选择 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强、进排水方便的田块。以2-5亩为宜。 二、工程建设 沿田埂内侧距田埂2-3米处挖宽3-5米、深0.8-1米的环形虾沟,将其中一段虾沟加宽加深,挖成宽4-8米、深1.5米的暂养池。虾沟、暂养池占茭白田总面积的10%-20%。同时建好进排水系,进水口用钢丝密眼网封好,严防进水时进入敌害生物。排水口除用钢丝密眼网封住外,其基础务必夯实。放养前20天,用生石灰消毒虾沟,待毒性消失后,加水使虾沟水位达o.6-o.8米,每亩施畜禽粪肥500-800公斤,培肥水质。 三、苗种放养 苗种可专池培育;也可直接在茭白田中就地培育,即和利用一段虾沟或暂养池,用密眼网拦隔,放养前按每亩投放个体4-6厘米长的抱卵虾200-250克的标准投放种虾,经过一个月,可育成规格1.5厘米左右的虾苗1.5万-2万尾。在茭白移栽后7-10天,将虾苗投入套养茭白田之中。 四、饲养管理 1.培肥水质为青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2.投喂饵料虾苗刚孵出时,投喂黄豆浆加鱼糜制成的混合料,7-10天后改喂配合饲料,也可喂麦麸、米糠等,适当投喂一些鱼肉、螺蚌肉、蚕蛹粉等动物饲料。7-9月份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自10月份起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一般每天投饲2次,上午8时、下午6时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量占1/3,下午投喂量占2/3,饲料主要投放在虾沟四周的浅水处,日投饲量占在池虾体重的5%左右,并根据季节、天气、水质等变化灵活掌握。 3.水质管理虾苗放养初期,虾沟水深保持在0.6-0.8米,7月份以后可加到1米以上,以便青虾进入大田摄食;秋茭采收前将水位降至1米以下,逐步把青虾引入虾沟。8-9月高温季节,坚持每7—1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水质过肥时及时加水,以确保水质良好。 4.日常管理经常巡田,检查青虾摄食及水质变化情况,做好防汛、防旱工作,防止大雨冲垮田埂、漫田或水面过浅。发现蛙类、水蛇等敌害要及时清除。由于青虾对药物特别敏感,禁止使用农药,确保青虾安全。 5.青虾捕捞可用拖虾网捕捞,也可干捕(千沟捕捉)。捕捞时捕大留小,青虾4厘米以上的方可上市销售。4厘米以下的留田继续饲养。(摘自科学养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