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江牡蛎的养殖技术

2025-3-13 08:03|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08| 评论: 0

摘要: 近十多年来,在牡蛎养殖方法和养殖技术方面,主要进行了棚架(框架)式采苗,垂下式(简易垂下式、棚架垂下式)、筏式(浮筏式、竹筏式)养殖和筏式育肥几项,均获得成效。  (1)棚架(框架)式采苗:棚架式采苗 ...
近十多年来,在牡蛎养殖方法和养殖技术方面,主要进行了棚架(框架)式采苗,垂下式(简易垂下式、棚架垂下式)、筏式(浮筏式、竹筏式)养殖和筏式育肥几项,均获得成效。

  (1)棚架(框架)式采苗:棚架式采苗有垂下式采苗和平挂式(俯卧式)采苗两种方法。

  ①棚架垂下式采苗:棚架系由无数个2.5×2.5×2.0米(高)的单架构成子型的长方体连架(图12)。架(桩)柱、直梁、横梁均为水泥钢筋制成品。桩柱为10厘米×10厘米×3.5-4米。直梁和横梁均为8厘米×10厘米×3米,架面上以0.5米左右为等距铺设竹杆,以供吊挂附苗器之用,附着器,广东多使用中间穿孔的10×10×0.5-1厘米的石原由板和水泥片以及牡蛎壳,用108纱的聚乙烯绳或100磅的四股胶丝绳成8#铅水铁线间以长3-4厘米的小塑管或小竹管串联成串,垂吊或弯挂于竹杆上。浙江一带的附着器多使用自行车和手拉车废轮胎割拧成绳状,这种附着器使用寿命长、成本低、运输操作方便省力,效果也很好。该种棚架通常设置在流水通畅的低潮下2米水深左右,架面稍露出低潮水面的场地上。由于幼贝少露空或不露空,故幼贝长势良好,至下半年分苗吊养时,幼贝一般均比低潮线附近平面采的苗大。

  ②棚(框)架平挂式采苗:用水泥棒或茅竹在低潮线附近的滩涂上搭成长数10米,宽1.2米,高0.3米左右的子型框架。将石棉瓦、水泥片或牡蛎壳以3厘米左右间距用小塑绳竹管串连成串,两端用8-10#铅水铁线绑在框架的直梁上作平面(俯卧式)采苗。这种采苗法采附的蛎苗密度大且均匀,但幼蛎的生长比“垂下式”稍慢。

  (2)固定垂下式养殖:

①简易垂下式:又称桩式,其结构在桩柱上连结力士绳缆(绠绳缆)即成(图14)。桩柱有水泥制品的水泥桩、木竹桩等。目前,以广东省珠海市海水养殖场为主使用的水泥桩规格0.15×0.15×5-6米,用200#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用10毫米及6毫米钢筋作主筋和筋箍制成。桩架宜插置在低潮下1.5-3.5米水深的海涂上,植土深度1.8-2米,支距和行距均为6米。每亩植桩25支。绠缆直径1.8-2.0厘米,以间隔0.4米吊挂养殖绳一串,每串串联水泥片或石棉瓦片附着器5-10片,计每亩约吊挂650串。当年秋、冬时节分苗(购苗)吊养,吊养两年半收获,亩产鲜蛎肉642公斤,产值5827元,纯盈利2197元。

  福建省龙海县一带采用的是茅竹桩。桩长一般2米左右。桩距2-3米。由于当地受场地水深所限,简易式养殖架多设在低潮线下1米上下。绠绳160×3力士绳,附着器为穿孔的牡蛎壳,用(15-20)×3的力士绳串联,每串10块,块距8-10厘米。当年5-6月份采苗,8-9月份分苗,养至翌年3-4月份,壳长一般达10厘米,收获时为翌年1-4月份,出肉率为15-25%。平均每亩(1000吊为1亩)产鲜肉300-400公斤。以每亩材料生产成本为400-450元,使用年限2-3年计算,每亩年可获盈利为700元左右。

  ②棚架式:近10年来,在浙江省乐清县一带较普遍失言了这一养殖方法。棚架的结构成与设置及附着器等情况如上所述。6-7月间,将橡皮条等附着器以不超过25×15厘米的间距密挂于棚架下采苗,尔后以间距50×40厘米进行分疏养成,一般养殖7-9个月即可收获。亩产鲜蛎肉1000-2000公斤,效果甚佳。

 (3)筏式养殖:

  ①“浮筏式”:以上简述牡蛎育肥筏为养殖筏。每年秋季,将当年夏季棚架式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