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银鲈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

2025-3-9 16:1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22| 评论: 0

摘要: 淡水银鲈(Biduanusbidyanus)属鲈形目(Peraponidae)、鱼刺科(Terapoidae)。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Murray-Darling)流域,是澳洲东部有名的淡水经济鱼类。淡水银鲈体呈银灰色,细鳞,肉质好,无肌间刺,肌肉具弹性且略 ...
淡水银鲈(Biduanusbidyanus)属鲈形目(Peraponidae)、鱼刺科(Terapoidae)。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Murray-Darling)流域,是澳洲东部有名的淡水经济鱼类。淡水银鲈体呈银灰色,细鳞,肉质好,无肌间刺,肌肉具弹性且略有香味,体内胶性脂肪充积,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是一种商品价值高的优良品种。据记载淡水银鲈最大个体重8.0kg,体长61.0cm;常见体长为35-40cm,体重0.75-1.5kg,已有许多国家引进饲养,尤其在游钓渔业中很受欢迎。

淡水银鲈具有广温、广盐性,适温2-37℃,可在池塘、水库、湖泊、河流及盐度20‰以内的半咸水中生活;食性杂,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藻类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可摄食人工饲料,对蛋白质要求比其它鲈鱼低;饲养1年左右可达500-600g的商品规格,且群体生长较均匀,不互相残杀,有利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1人工繁殖

(1)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池为土池或水泥池,面积以500-2000㎡为宜,水深1.2-1.5m,注、排水方便。开展淡水银鲈人工繁育,抓好亲鱼的日常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秋季应加大投喂量,翌年春季水温回升后,应及时强化培育,投喂营养丰富的配合饲料,并在饲料中适量补充VE与Vc等,加大冲水力度,每天保持一定的微流水,促进性腺发育;产后及时采取鱼体消毒等措施,促其早日恢复。每天08:00,15:00左右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具体应视天气、水温、鱼体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催产前1个月视鱼体肥度情况适当减少投喂量,防止鱼体过肥。定期换水,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2次,保持水质良好;指定专人管理,早晚坚持巡塘,精心饲养。

(2)人工催产

亲鱼选择淡水银鲈性成熟一般雌性3龄,雄性2龄,雄鱼虾一般比雌鱼提早1个月成熟,绝对怀卵量为4.0x104-7.5x104粒/kg体重。淡水银鲈性成熟后,在繁殖季节,若遇大雨或大量引进新水,会自然产卵,为此,雌雄亲鱼分养。在繁殖季节,雌鱼腹部柔软膨大,生殖孔圆且具放射性条纹;雄鱼生殖孔小而突,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注射药物使用HCG、LRH-A2激素,以胸鳍基部作一次性注射,雌鱼注射剂量为HCGl500-20001U/kg(或HCG1000IU+LRH-A25υg/kg),雄鱼剂量减半。

(3)产卵与孵化

注射亲鱼直接放入网箱内,每10㎡放1-2尾雌性亲鱼,采取冲水并保持微流水,促使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待亲鱼产卵完毕,将亲鱼移走,受精卵留在产卵池内孵化。刚产出的受精卵为乳白色,卵径0.8-1.1mm,吸水膨胀后为透明状,卵径1.31-1.53mm。在水泥池采用24h静水充气孵化,并通过调节充气量使之能在水中漂浮而不产生堆积,保持水中溶氧在5.0mg/L以上,放卵量为0.5x104-1.Ox104粒/m3;在孵化环道或孵化槽等有流水的孵化器内,放卵量可提高到10x104粒/m3左右。水温25.8-27.8℃时,受精卵在受精后约40min,开始第1次卵裂,胚胎在受精后20-22h即可出膜。

2苗种培育

(1)水泥池培育

培育池面积以10-30㎡为宜,进水口经200目筛绢过滤,放苗密度0.5x104-0.8x104尾/㎡。

每天投喂5-6次,4-11日龄主要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11-25日龄主投卤虫、淡水枝角类、桡足类,整个过程中每天间隔投1-3次蛋黄或少量微囊饲料。待鱼苗长到2.0cm后,转入室外土池进行次级培育。

每天测定水温2次(08:00、14:00),定期跟踪测定pH、DO等水质因子;每天观察鱼苗摄食状况、活力,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日龄后,每天换水2次,即09:00、21:00,并随着幼体增大而随之加大换水量;40日龄,每2天吸污1次,11日龄后每天16:00左右吸污1次。

定期泼洒(1-2)xlO-6的土霉素或痢特灵等药物。

(2)旧鳗池培育

培育池面积200-500㎡,进水口经200目筛过滤,每池配备0.75kW的增氧机1台。投苗前10天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投苗前6天左右加水40cm后,每日施50-150kg粪肥及少量无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放苗密度为100-150尾/㎡。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熟蛋黄,投喂量以1个蛋黄2万尾为标准;每天巡塘4次,观察鱼苗摄食状况、活动、水体中饵料情况,适时追肥,培养天然饵料。培苗初期定期加注新水,后期随着幼鱼的增大,应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3)土池培苗

培苗池面积667-1000㎡,水深1.2-1.5m。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淤泥厚10-15cm,每池配备0.75kW的增氧机1台。投苗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7天后加水到40cm,进水口经80目滤网过滤。放苗前5-7天投150kg粪肥和6kg复合肥/500

㎡。放养密度为40-60尾/㎡。

鱼苗下塘3天后,每天上、下午全池泼洒3.0-6.0kg/500㎡的酵母粉或豆浆1次,并定期追肥。待鱼苗长到2.0cm左右,用鳗鱼粉料和水蚯蚓混合投喂,进行驯饵,并逐渐减少水蚯蚓的量,直到直接投喂鳗鱼饲料,转入鱼种培育。

3鱼种培育

(1)水泥池培育

培育池条件同鳗池,放养密度为30-50尾/㎡;投喂鳗料或其它微粒饲料,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量以鱼体不食为止;每星期换水1-2次,20-30cm/次,每月定期全池泼洒15g/m3生石灰1次,保持水质清新;定期全池泼洒(1-2)xlO-6的土霉素或痢特灵等药物。

(2)土池培育

培苗池面积为667-2000㎡,水深1.2-1.5m,其它条件同鱼苗培育,放养密度为10-20尾/m3;投喂鳗料或其它微粒饲料,每天投喂2次,每次投喂量以鱼体不食为止;每月换1-2次水,10-20cm/次,每月定期全池泼洒20g/m3生石灰1次,保持水质清新;每天早晚坚持巡塘,观察鱼体摄食、活力等情况发现异常浮头等,及时开增氧机,经常跟踪检查,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

(3)网箱培育

采用2层网箱,内层网箱规格为2.0-4.0mx2.0-4.0m,深1.5m左右,网目0.5-0.8cm,外层网目1.5cm以上,放养密度为400-600尾/㎡;投喂鳗料或其它微粒饲料,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量以鱼体不食为止;每天早晚坚持观察鱼体摄食、活动等情况,发现病害及时治疗。定期刷洗或更换网箱,网箱上面可覆盖一层遮荫网,以减少藻类等的附着。

4成鱼养殖

(1)水泥池养殖

鱼池面积300㎡以上,水深1.0m以上,进、排水方便,进水经过80目筛绢过滤,每池配备0.75kW的增氧机1-2台。投苗前15天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投苗前6天左右加水40cm,施50-150kg的粪肥及5-10g/m³的无机肥,以培养天然饵料。投放5.00m以上的鱼种,放养密度为4-6尾/㎡。

投喂鲈鱼膨化饲料或其它蛋白含量在30%以上的颗粒饲料,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量以鱼体食饱为止;每星期换水l-2次,每次换水10-30cm,定期全池泼洒20g/m3生石灰,保持水质清新。早晚坚持巡塘,观察鱼体摄食、活动等情况,发现浮头,及时开增氧机增氧,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

(2)土池养殖

土池面积667-2000㎡为宜,水深1.2-1.5m,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淤泥10-15cm,每池配备0.75kW的增氧机1-2台。投苗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提前7天左右加水到40cm,放养5-7天后施150kg粪肥和6kg复合肥/500㎡,具体应视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放养密度为2-3尾/㎡,放养规格为5.0cm以上。

饲养管理同水泥池。

(3)网箱养殖

采用双层网箱,网箱规格为4.0mx4.0mx1.5m左右,内层网目1.0cm,外层网目2.5cm,网箱上面覆盖一层遮荫网。鱼种规格5.0cm以上,放养密度100-200尾/㎡。

投喂膨化料或其它蛋白含量30%以上的颗粒饲料,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量以鱼体不食为止;定期投喂3-5g痢特灵或土霉素/kg药饵,5-7天/次;早晚坚持观察鱼体、活动等情况,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定期刷洗或更换网箱,并随着鱼体的生长,相应地更换大孔日的网箱。(摘自内陆水产)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