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简介

2025-2-28 14:1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87| 评论: 0

摘要: 河蟹(Eriocheirsinensis),又名中华绒螯蟹。俗名有螃蟹、毛蟹、清水蟹等。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上,爬形亚目,方蟹科。  形状特征:  河蟹全身被一层坚韧的甲壳所包裹,它的头部和胸部连在一 ...
河蟹(Eriocheirsinensis),又名中华绒螯蟹。俗名有螃蟹、毛蟹、清水蟹等。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上,爬形亚目,方蟹科。

  形状特征:

  河蟹全身被一层坚韧的甲壳所包裹,它的头部和胸部连在一起,成为躯干的主体,叫头胸部。因此,头胸部腹背甲又称头胸甲。头胸甲的背甲前缘正中为额部,有4个齿状突起,称额齿;左右前侧缘各有4个锐齿,后缘较为平直,与腹甲相接。额部两侧各有一具柄复眼,着生于眼眶之中,可以伸缩,复眼内侧有2对触角,内里的第一触角与大触角都有感觉作用。第二对触角基部有一排泄孔,用以排除尿液。河蟹的口器在头胸部的腹面,由1对大颚、2对小颚,3对颚足组成,摄食时食物必须通过6道屏口门才能进入食道。胸足是胸部的附肢,包括1对足4对步足;足特别强大,成钳状,掌部密生绒毛,雄蟹更甚,其功能为摄食和抗敌;步足的功能为步行。河蟹的腹部扁平,又称蟹脐,共分7节,弯向前方,紧贴头胸部腹面,雌性构成近圆形,俗称团脐,雄性为狭长近似三角形,俗称尖脐。腹脐的形态是区别雌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另外,河蟹头胸部的腹甲中央有一腹甲沟,周缘生有绒毛,生殖孔开口于最末节,左右各一个。雌性腹部第2-5腹节上各有一对腹肢,呈双肢形,内肢上密集刚毛,有抱卵和搅水作用;雄性腹肢已转化为交接器,第1-2腹节上各具一对,其中第1对呈骨质化,呈管状,顶端密生刚毛,有交接作用。

  生活习性

  河蟹栖居随各个发育阶段不同而相差异,在蚤状幼体阶段,需生活在半咸水或海水的环境里,过着浮游生活,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后,进入蟹苗阶段,便能离开海水环境,而在淡水水域中生活。大眼幼体变为蟹花后,一直至成蟹,其主要生活方式为底栖穴居。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常食水生植物和岸边一些植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如鱼、虾、螺、蚌、蚬等,对腐臭的尸体尤感兴趣。河蟹食量大而杂,饥饿时能残害同类。随着水温的下降,食量减少,到10℃以下时,食量减或停止摄食。

  经济价值:

  河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为人们喜爱的水产食品。据分析,每100克河蟹鲜肉中含蛋白质14克,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克,另外还得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系A。总含热量比大部分鱼虾都高。河蟹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蟹肉能清热散血,养筋益气,可治筋骨损伤,疥癣、烫伤;蟹爪可治产后淤积腹痛。;蟹壳攻毒清淤,可治淤血积滞、乳痛、冻疮等症。

  可蟹食用方法简便,大致有蒸、煮、油炖、面拖等,还可以制作各类点心,能与蔬菜搭配而成名菜肴。通常以蒸、煮剥食为主,以保持其原汁原味。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上一篇:胡子鲶简介下一篇:中国对虾简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