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养成通常指紫菜的叶状体养殖,即通过采壳孢子苗,下海干出片苗分网,日常管理及采取加工等过程。 养成条件 选择线海或潮间带适宜紫菜养殖的生长,且潮位、水流适宜、营养盐丰富,海水比重适中的滩涂水域放养。 (1)海湾:选择冬季风浪较小、水流畅通、又比较温暖不易结冰的南面海湾为宜。 (2)底质:底质以适合打撅下石,不易损坏养殖器材的即可。 (3)潮位:潮间带丰浮动养殖一般选择在小干潮线附近的潮位平均干露时间1.5-3小时为宜。 (4)水流:紫菜养殖区海水流速每称钟10-30厘米为宜。 (5)营养盐:选择NO3-N和NH4+-N含量高于50毫克/米3海区。 (6)海水比重:最适宜紫菜生长的海水比重是1.018-1.022。 工艺流程 紫菜养殖方法 (1)支柱式养殖:通常在适合紫菜生长的潮间带涂上设置成排毛竹,将网帘水平张挂,并可调节帘高度。 (2)丰浮式养殖:将网帘固定在短支腿上,成排架在海滩上,其特点可随潮汐涨落而漂浮。 (3)全浮式养殖:即潮下带养殖方式,通常采用10亩为一个养殖网架,张挂60张网帘,网帘不露出水面。 养殖网帘 养殖网帘采用聚乙烯与维纶混纺编制而成,常用网线规格为70股、90股、110股,网帘规格全浮养殖一般采用1.6×18m,丰浮采用2×2m小帘,也有采用全浮大帘。 流程图 采壳孢子苗棗干出出苗棗分网养成棗养殖管理棗分期采收。 三角架出苗 目前全浮动式养殖海上育苗通常采用三角架出苗,即采用小竹竿和方浮等器材。使其支撑露出水面成三角形,网帘在三角两边受光,以达出苗效果。 紫菜养殖无需饵料,紫菜因是藻类,其生长靠吸取自然海域中养份,因而对水瘦海区可采用施肥方法。 冷藏网技术,即将经海上出苗的网帘凉干后入库冷藏,冷冻温度控制在-25℃左右,冷藏温度为-18℃,然后适时下海放养,可达到提高紫菜等品质和防止病害作用,是目前较为采用的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 紫菜养殖的病害较多,且危害地相当大,有的甚至造成养殖绝产,以下仅取几种常见病介绍。 (1)赤腐病:病状:叶中最初呈现红锈斑点,斑点扩大后邻近病斑愈合成不定形的斑块。在末愈合前病斑呈原形。 时间:养殖生产初期,下雨使盐度降低或温度连续在12-15℃以上易发生。 病因:由腐霉菌引起。 防治:A、干露晒网。 B、将网帘进行冷藏处理。 (2)壶状菌病:病状:叶片在水中前端略带红色,病情发展后,叶片前端变为黄白色呈枯萎状。 时间:幼苗生长期,水温在15-20℃时易发病。 病因:由壶状菌寄生引起。 防治:发病初期提早冷藏网帘,并提出出库,在低盐度海区养殖的紫菜要移到高盐度海水养殖。 (3)白烂病:病状:叶片先变红,继而变白,最后腐烂流失。 时间:11-12月。 病因:与网帘受光不足,潮流,波浪较弱,海水交换不足有关。 防治:应选择流畅的海区,对已发病的海区应稀疏流通。 (4)绿变病:病状:开始时颜色呈淡紫色,逐渐变紫绿色,迅速发展为全株发绿,严重时先发黄,而变白死亡。 时间:整个养殖期。 病因:由于缺肥而使生理代谢失调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防治:及时施肥,降低水层。 紫菜病害此外还有丝状细菌病,绿斑病,烂菌病及癌肿病等等,不再一一列举,另外最常见的硅藻和绿藻等危害。 (5)硅藻:病状:硅藻在叶片上大量附着,影响紫菜生长,降低加工品质。 时间:整个养殖期。 防治:通常采用晒网或对采取紫菜硅藻附着较轻微的加工前用酸或碱处理以提高品种,此病症目前最普及尚无更好办法。 (6)绿藻:症状:网帘及浮埂附着大量绿藻,严重时覆盖整个网帘。 时间:整个养殖期(含出苗期)。 防治:A、在绿藻幼小时,耐力差,尽快晒网。 B、采用柠檬酸处理和冷藏方法也能除去绿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