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疾病表现较为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水质引起的疾病包括氨氮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和水质PH值偏高。若发现鱼鳃充血、食量减少、肝异常,晴天鱼浮头,则为氨氮中毒;若鱼体表出血(类似出血病)则为亚硝酸盐中毒;若鱼类吃食不旺,鲢鱼表现异常,说明水质PH值偏高。 二、由营养引起的疾病表现为鱼的抗病力下降,得病后药物不易控制,死亡率高。典型症状为鱼的肝部颜色不正常,鱼体肉质松散,常以细菌性鱼病出现,如肠炎、出血病。营养性鱼病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中营养不均衡、蛋白质含量不足或化学类促生长剂添加过量,饲料变质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三、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鲤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打印病(主要危害二龄以上鲢鳙鱼)、疖疮病、竖鳞病、水霉病等。一旦发现,对症治疗。 四、由寄生早引起的疾病 1.鱼波豆虫病通常在面积小、水质差的鱼池发生,最适水温12—20摄氏度。 2.粘孢子虫病由多种粘孢子虫侵入鱼体而引起 3.车轮虫病鱼体产生大量粘液,虫体密集的部位如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尤为明显;幼鱼常离群独游,不吃食、鱼体消瘦。严重时影响鱼的呼吸机能,致鱼死亡。 4.小爪虫病(也称白点病)由多个小爪虫侵入鱼的鳃组织而引起。各地养鱼场均有发生,最适水温为15—25摄氏度。 5.指环虫、三代虫病流行广泛,各地养鱼都有发现,流行季节为春末夏初,对鱼种危害较大。 6.鲤嗜子宫线虫病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大鲤鱼,产卵亲鱼不能繁殖,甚至死亡,发病季节在春季。 7.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蓑衣病,各地均有发生。 8.虱病由鱼虱寄生在鱼体而引起。 五、病毒性疾病由呼肠孤病毒科中的一种水生生物呼肠孤病毒引起。 六、非寄生性、非病菌性疾病 1.脂肪肝引起原因很多,主要是饲料营养不均衡或大量添加激素等造成。 2.肝坏死病是目前养殖鱼类常见的疾病之一,因饲料受细菌、病毒侵染或脂肪氧化经分解后产生的醛类物质损害鱼类肝组织,导致肝坏死。 3.淡水鱼营养性越冬死亡症高密度养殖鱼类常常在冰封初期突然大批死亡,一般体大、肥胖的鱼先死,雌性较雄性死亡比例大。其原因为:长期投喂高能量低蛋白饲料;饲料中菜籽饼、棉籽饼过量;添加了劣质鱼粉;饲料中添加了激素或禁用促生长素;水质恶化引起氨氮、亚硝酸盐中毒。 4.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不仅仅是满足鱼类的生长需要,而且具有抗应激和免疫功能。饲料中的维生素与饲料系数成反比,系数越低,要求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越高。 6.微囊藻水华纺染高温季节鱼池中生物囊藻、绿藻类易大量滋生繁殖泛滥(俗称水华),影响鱼池水质培育和鱼类的正常生长。 7.小三毛金藻中毒一般发生在春季咸淡水池塘,鱼类外表无明显病状特征,只有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 |